首頁 士不可以不弘毅——追憶何茲全先生

附錄

字體:16+-

愛國一書生——何茲全教授生平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委員,我國著名曆史學家、教育家,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顧問,中國先秦史學會、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等學會顧問,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學術顧問,中華書局學術顧問,北京大學曆史學係兼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學術顧問,山東聊城大學名譽教授,山東理工大學文化學院名譽院長、兼職教授何茲全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1年2月15日20時17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101歲。

何茲全,1911年9月7日生於山東省菏澤市。中學畢業於山東省立六中(今菏澤一中)。1931—1935年在北平大學(今北京大學)史學係學習,曾師從傅斯年、陶希聖和錢穆等著名學者。畢業後赴日本留學,翌年因病回國。1939—1940年接受中英庚款董事會的專款資助,在中央大學曆史係研究魏晉南北朝史,並在該係講授“中國通史”課程。1944年秋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47年就讀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後在霍普金斯大學培祗國際學院工作,其間,受霍普金斯大學資助,協助弗朗西斯教授將範文瀾著《中國通史簡編》翻譯為英文。1950年回國,一直執教於北京師範大學。曆任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所所長等職,為國家重點學科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學術帶頭人。

20世紀初,飽受內憂外患的中國,風雨如晦,動**不安。何茲全先生在青少年時期就目睹和親身經曆了軍閥混戰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接受了進步的、革命的思想,自覺將自身的前途與祖國的命運聯係在一起,立誌“以天下為己任”。

1927年,國民革命軍從廣東出師北伐,何茲全先生的“心和熱情也跟著北伐軍的前進而沸騰”,並加入國民黨。他接受的是當時被認為真正繼承了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國民黨左派的觀點,執著探求祖國民主、富強之路。抗日戰爭爆發前後,他任職於《教育短波》和《政論》雜誌,曾撰文分析國內外形勢,指出:必須丟掉和平幻想,以全民抗戰求得民族解放。他以為,抗戰的勝利需要槍杆子、筆杆子共同戰鬥,他決定用筆杆子喚起民眾,共同打擊日本侵略者。年輕的何茲全先生天真地希望在抗戰之中和抗戰之後,由國民黨來實行真正的三民主義,使祖國走上繁榮富強之路,永不再受外侮。隨著國民黨的腐敗、中國共產黨的壯大,特別是皖南事變之後,何茲全先生隱約看出抗戰勝利之後國民黨必將發動內戰,災難深重的祖國仍不可能走上和平建設之路,他的政治理想幻滅。到了抗戰中後期,何茲全先生為了糊口,雖然在政府部門供職,但其內心十分痛苦,不知道所深愛的祖國將走向何方。1944年10月,在彷徨與痛苦中,何茲全先生終於選擇了重返書齋,到曆史語言研究所工作。雖說隻能從助理研究員做起,他也決計不再在國民政府部門供職。他說,這次“大決策決定了我一生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