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世榮
何茲全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史學前輩,是我國著名曆史學家,在中國古代史研究方麵有很高的造詣,給後學留下一筆寶貴的史學財富。我讀過何先生的一些著作,很有收獲,但我不是專門研究中國古代史的,這方麵不敢多談。我想談的有三點。
第一,何先生為人光明磊落。他的自傳《愛國一書生》,對自己的一生作了坦率的陳述,既講“過五關,斬六將”,也講“失荊州”,可謂實錄,堪稱信史。這樣的自傳,有價值,值得讀。寫自傳、回憶錄,就應當像何先生這樣真誠地與讀者交心。
第二,何先生在學術上堅持真理,不做違心之論。他是主張“魏晉封建論”的,始終不曾因“跟風”、“趨時”而改變看法。沒有條件講時,他寧可保持沉默,但絕不曲學阿世。他很尊重他的老師傅斯年,高度評價傅斯年的史學成就。但他仍然對傅斯年的一個很有影響的“史學即史料學”這個觀點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史料學不等於史學。傅斯年反對疏通,說隻要把材料整理好,“事實自然顯明”。但是,正如何先生所說,傅斯年的一些名篇,如《夷夏東西說》等,如果不把相關的材料加以疏通,又如何能寫出來呢(見發表於《曆史研究》2000年第4期的文章《傅斯年的史學思想和史學著作》)?
第三,何先生很有辦事能力,他與另一位很有辦事能力的白壽彝先生合作得很好,在“**”結束後把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辦得有聲有色,成績卓著。白先生為正,何先生為副。白先生有些社會政治工作,如人大常委,非兼不可,因而係內一些日常工作都由何先生處理。何先生有時是“先斬後奏”,有時甚至是“斬而不奏”(這都是二老開玩笑時說的話,我當場聽到的)。無論是“先斬後奏”,還是“斬而不奏”,白先生都欣然受之。隻有出於公心,他們二人才能相處得如此融洽無間。白何二位的合作,堪稱20世紀中國知識界的“房(玄齡)杜(如晦)”,為後學樹立了一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