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毅
20世紀80年代初,當我剛剛考入首都師範大學曆史係讀夜大,授課老師曾多次講到,當代研究魏晉南北朝史有著名四家,其中之一即何茲全先生。
過幾年,因妻子寧欣報考何先生的在職博士,於是我有幸登何門拜訪何、郭二位德高望重的仁慈長者,也許是緣分所在,由此曆經長達20多年的忘年之交。
緬懷二老,處處可見其傳統文化人那種典雅神采、平易近人的高尚品德和舉重若輕的為人處事。從二老的學術境界、道德文章、傳授知識、培育學生、救助貧困、仗義執言、實事求是、敢想敢做等方麵充分領略了二老的學者風采和文人內涵。
然而,二老分別於2007年9月和2011年2月辭世,在那些年,我因經常伴隨二老左右,故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情感,悲痛之餘,常夢見二老,見賢思齊,由此回顧我們在一起的歡快時刻,並隨時牢記二老的教誨。
文人書畫 生活情趣
記得首次踏進北師大小紅樓2號樓的何宅大門,師母郭良玉先生熱情地招待我們,飲料、糖果,應接不暇,此時吸引我注意的是書櫃邊上掛著剛裝裱好的一幅寫意墨竹畫,畫麵清秀高雅,用筆疏影橫斜,布局頗具匠心,顯現文人畫風,郭先生題款為“學書學畫兩無成”。圍繞畫麵,上下左右分別有啟功教授及書畫大師、著名學者們的題字、作詩、填詞,這幅作品深深地吸引了我。想不到郭先生除去教學、著書之外對書畫也很在行,且出手不凡,這是我拜訪何宅的第一印象。而後,我又到另外幾間房間看了掛在牆上的書畫,有啟功先生等名家、大師的佳作,亦有親朋好友及小字輩送的祝壽畫和隨手塗抹的兒童畫及剪紙等習作,同聚一堂,使得樸素的書房充滿文化藝術氛圍,無論雅俗在此都享受平等待遇。
小紅樓一層雖然室內光線微暗,但室內和窗台等各犄角旮旯均被收拾得一塵不染,無論桌上堆積的書籍、文稿,還是書信和報紙雜誌均碼放得整整齊齊,所需文稿隨手可得,書籍資料一目了然,當時二老年歲相加將近二百,但其生活自理,不用保姆和小時工,由此可見他們的生活質量很高,做事精力也相當充沛,如此整潔而井井有條的布局一直維持到21世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