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官、史氏與南宋社會

二、以官為姓

字體:16+-

史氏家譜認為,史氏最早應該“自周太史以官為氏”算起,因為,從這時起,史氏成為“久稱著姓”。[1]原來,史氏的子孫們一直負責典司天地和祭祀的工作,他們的後代也繼續守著這一官職,直至周朝西伯的出現。西伯就是周文王,姬姓,名昌,商紂時稱他為西伯,亦叫伯昌。之後,西伯生伯邑考,考之子叫佚。佚亦稱作“冊逸”、“尹佚”,說明佚也可稱逸。[2]這就是說,尹佚最早姓姬,是周文王的後代。

在中國古代,姓與氏原本不是一回事,是有區別的。“姓”起源於早期的圖騰崇拜,圖騰的名稱成為同一氏族全體成員的共同標記——“姓”。龍是中國最為崇拜的圖騰,龍姓在中國出現很早。其他以動物或植物命名的駱、牛或竹、菊等都是中國出現較早的姓。後來姓被當作血緣標識來使用。由於“子女隻知其母,不知其父”,便有以母係氏族為標誌的女字旁的姓,如黃帝姓姬,炎帝姓薑,秦王姓嬴,等等。之後,古人對於姓、氏作了區分,認為“姓自姓,氏自氏”,其目的是發揮“別種類”“別婚姻”的作用。古代命名“氏”的初始是由於被控製的地區不斷擴大,需要實行分封諸侯,或由於賞賜的需要,於是同姓內出現了不同的氏,氏就成了貴族的特有標誌。氏的標識多種多樣,“或以封國,或以食邑,或以裏居,或以技業,或以官職,或以族屬,或以王父字載在曩編灼灼可考”。[3]這就是說,中國古代“氏”的出現種類繁多,有的以國名為氏,有的以受封地的邑名為氏,有的以居處為氏,或者以諡號為氏,也有以父祖的字為氏,有的以技藝為氏,也有以排行為氏,其中有一種比較普遍的就是以官名為氏,比如,師氏、史氏、祝氏、司馬氏、陶氏等。《史密簋》銘文中有這樣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