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官、史氏與南宋社會

四、重於事死

字體:16+-

南宋社會人們很重視墓葬問題,其特點是:

(一)重視墓地的選擇

從一定意義上說,世界上最莊嚴、最經得起歲月磨練的紀念性建築是陵墓。人們非常重視對於陵墓地址的選擇,要有山有水。埃及的金字塔矗立在尼羅河西岸,金字塔宛若天然生成的一座山峰,給人以神聖、威嚴的感覺。印度的泰姬陵是典型的伊斯蘭風格的陵墓,這是一組大建築群,除有清真寺外,還有各種建築相襯托,其中有個十字形的中央水渠在花草叢中縱橫,使墓區更加冰清玉潔。中國各朝統治者在生前最為重視的一件事就是開始注意尋找“風水寶地”作為陵寢之所。

中國現存的最早皇帝陵墓當屬秦始皇墓,它的主體在今陝西省臨潼驪山主峰的北麓,外觀為一方錐形夯土台,陵體內卻十分豪華。據《史記·秦始皇本紀》描繪,墓室內“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簡而言之,始皇陵與山水也有著不解之緣。西漢的皇陵大多興建在陝西鹹陽至興平一帶,除重視內部裝飾外,更重視把有山有水作為一個標準。找尋風水好的寶地作為帝王陵墓的習慣就始於漢代,陝西境內漢唐的陵墓都有這一特點。唐朝時更是以自然山體作為陵本,較過去的人工封土更勝一籌,如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選在位於陝西乾縣境內梁山的最高峰,氣魄比前朝的陵墓更大、更壯觀。明朝有十三陵,除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死於南京,陵位建於南京城東鍾山的主峰外,遷都北京後,自明成祖朱棣開始,先後13位皇帝的陵墓都建在北京昌平區以北的天壽山南麓,這裏東、西、北三麵山勢環抱,南麵地域開擴,形成中國曆史上環境優美的、各座陵墓既獨立又相互聯係的、氣勢宏偉的一個最大陵區。清朝順治帝在河北遵化燕山修建了清東陵,雍正皇帝認為此地風水不佳,便在河北易縣泰寧山下修建了清西陵,以至形成清帝兩陵並列神州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