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官、史氏與南宋社會

四、相位傳遞

字體:16+-

1189年(宋寧宗淳熙十六年,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對於南宋和金朝都是不平凡的一年。

是年,金世宗病逝,由於他的兒子早於金世宗死去,帝位隻得由其孫子完顏璟繼任,是為金章宗。同年,宋孝宗也將皇位傳給兒子趙惇即光宗,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此時,宋金之間保持著和平關係。原來,早在《隆興和議》簽訂之後,宋金雙方重開榷場,發展邊境貿易;又互派使者,慶祝重大節日;對於北宋時期被擄去的各類人員,金朝也都做出了較好的安排;金世宗還下令全國,有“妄言邊關兵馬者,徒二年”,[1]還多次緩解了有可能引起衝突的事件,表達了金朝對南宋的和解誠意。

金章宗繼承金世宗對宋友好的做法,確定“內安民,外和好”為治國方針,重視農業生產,減輕賦稅,注意金宋間的和平相處、友好交往,積極開展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交流,自己還不斷地學習唐宋的各種典籍與文化。北京著名的盧溝橋與釣魚台就是金朝這一時期營造的重要建築。

這一時期,宋光宗也主張廢止武備與金通好。其間,由江西進士周必大、福建進士留正和浙江進士葛邲為相,他們都是一批三朝元老,以帝意為是。

但是,宋光宗是一個心身都不太健全的人,他在繼承皇位前後,造成宮廷內部矛盾重重。在立太子問題上他與宋孝宗有矛盾,於是采取不上朝的辦法與宋孝宗相對抗。宋孝宗死後他又拒不執喪,引起群臣不滿。大臣們都想以“內禪”的辦法,尊宋光宗為太上皇,立趙擴為帝,強迫宋光宗退位。隻有左丞相留正借口有病,認為宰相不能輔讚恢複大計,就應辭去相位,表明自己不想卷入廢掉光宗之事。

宗室大臣趙汝愚與趙彥逾等都積極謀劃廢立之事。趙汝愚是宋朝宗室,是乾道年間進士第一,以宗室入仕。有“事親孝,事君忠,居官廉,憂國愛民,出於天性”的美名。隻是他們感到力量單薄,決定請韓侂胄幫助,並爭取太皇太後和皇太後的支持。韓侂胄,字節夫,相州安陽人(今河南安陽)。他與朝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的曾祖父是北宋名臣韓琦,母親是太皇太後吳氏的妹妹,他的妻子是太皇太後的侄女,而他的侄女又是當朝的韓皇後。由於這種聯係,使得他能隨意出入宮廷,並得到後宮的支持。由於韓侂胄與兩宮有著這種密切的聯係,使他有機會參與宋光宗的“內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