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實用大學語文

月下獨酌(其一)

字體:16+-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1]。

月既不解飲[2],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3],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4],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5],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6],相期邈雲漢[7]。

(據中華書局版《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三)

作者檔案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其先人隋末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李白即誕生於此。5歲時,李白隨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25歲時“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飽覽了祖國名山大川,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詩名譽滿天下。天寶初年,李白應召入京,供奉翰林,不久,遭權貴讒毀,被排擠出京,從此又漫遊各地,曾與杜甫、高適一起暢遊梁園(在今河南開封)。安史之亂爆發後,永王李璘以抗敵平亂為由,堅請李白入其幕府。李白將之作為殺敵報國、施展抱負的大好機會,十分振奮。後來,由於李璘與肅宗爭權被殺,李白受到牽連,被判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嶽陽、潯陽、金陵、宣城等地。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青少年時代就懷有“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崇高理想且畢生都在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抒發了對美好理想的執著追求,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對祖國的壯麗山河熱愛有加,放情謳歌,也在對時局的關注中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腐朽,表現出憤激抗爭、鄙夷世俗、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的奔放**,也表現出其灑脫不羈的豪氣和積極用世的精神。

在藝術上,李白的詩善於從民間文學中吸取營養,想象豐富,誇張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宏偉,色調瑰瑋絢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了飄逸、奔放、雄奇、壯麗的獨特風格。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世號“詩仙”,與杜甫齊名,並稱“李杜”。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和驚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詩篇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