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實力與博弈:20世紀中美蘇三大國關係探究

(六)“一個摧不垮的民族”

字體:16+-

曾有一些西方人士認為,隨著中國的富裕和強盛,中國人的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會隨之增長並成為“西化”中國的一種潛在腐蝕因素。令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富裕起來的一代中國人包括那些在優裕環境中成長的獨生子女一代,竟然一次又一次在民族巨大災難麵前表現出無堅不摧的精神力量。麵對2008年5月四川汶川遭遇的特大地震災害,西班牙《世界報》2008年5月19日以“一個摧不垮的民族”為題,高度讚揚“這個國家在30年來經曆的巨大轉變,而它的人民也許正是因為那些失去的時光而走得更快,工作得更加勤奮,而且看得更遠。大地震隻不過是這個國家在朝著新興大國邁進道路上遇到的一點點挫折”。文章說,“當國家處於危難時刻,中國的國家領導人為人民做出了榜樣。應該承認他們在大地震發生後表現出了高效率和真誠的同情心”。一位曾參與汶川救災的美國誌願者恩格爾深情地談了他的感受。恩格爾是紐約一家設計公司的老板,汶川發生地震前他原打算去中國旅遊。但“地震改變了我的計劃,我決定利用這次機會親自看看中國人民是如何戰勝如此大規模的天災的,重要的是,我有救災經驗,因此特別想為中國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進入災區後,慘烈的災後場麵令他感到“極度震驚”。他說,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有些國家也許是一件非常難以應對的場麵。但中國政府對災難的反應速度和救災效率,人民軍隊舍己忘我的救災行動,中共領導人的率先垂範,民眾在災難麵前所表現的大度、樂觀與自信完全顛覆了他過去對中國尤其是對中國共產黨持有的偏見。他感慨地說:“汶川地震災區的所見所聞徹底改變了我對中國的認識。中國曾經是一個我原來隻能遠距離觀察的國家,然而這場毀滅性的地震同時也摧毀了幾十年我對中國的許多成見。”[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