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雅爾塔秘密協定》字麵上看,主要獲利者是蘇聯,美國似乎並未撈取半點實惠,而且還要承擔義務去向蔣介石做“說服”工作,使蔣介石接受蘇聯的條件。美國政界一些人士在雅爾塔會議以後曾大攻羅斯福。赫爾利宣稱,羅斯福政府“投降了蘇聯”,美國沒有必要在當時為了爭取蘇聯對日作戰而做出“讓步”。這種攻訐不過是抓住了事情的表麵。其實,它有著更為複雜的背景和更深沉的底蘊。這就是,美國和蘇聯的基本目的在於,通過《雅爾塔秘密協定》劃分勢力範圍並據此來解決中國問題。為了說明這一點,有必要對當時美蘇所處經濟政治地位及它們的外交政策做一番考察。
《雅爾塔秘密協定》簽訂於大戰末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西方國家政治經濟實力消長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英法嚴重削弱,德、意、日戰敗,隻有美國通過戰爭使經濟軍事實力空前膨脹,爬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頂峰。這一結果,即使在雅爾塔會議召開前也已看得十分清楚。實力的增強,促使美國的稱霸野心與日俱增,力圖“建立美國在世界上的統治地位”[111],從而明確地提出了其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而在美國全球戰略中,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又是其全部侵略計劃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為了把中國變為美國獨占的殖民地,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起,從總統羅斯福到杜魯門,推行了一條扶蔣、限共、反共的對華政策。1945年1月,在美國國務院為羅斯福出席雅爾塔三國首腦會議所準備的《美國對華長期目標和政策大綱》及《英、美、蘇的對華政策的統一》這兩個文件上說:“美國政府的長期對華政策是根據這樣的信念:我們需要中國成為一個在遠東起穩定作用的主要因素,這是出於該地區和平與安全的根本要求。”為此,美國“繼續支持中國現在的政府,作為中國人民承認的中央政府。我們盼望在它的體係之內,建立中國所需要的、統一的、有效的政府”。文件還建議,“應爭取英國和俄國的合作來達到這個目標”。美國之所以需要這樣一個政府,完全是為了使中國在戰後充當美國在亞洲忠實可靠的附庸。1943年3月,羅斯福就表示,中國一定要參加“大國圈子”,因為“中國由於同俄國存在著嚴重的政策衝突,將會毫無疑義地站在我們這一邊”[112]。至於中國政府由誰來主持,早在1943年11月德黑蘭會議期間羅斯福就做了明確表態。他說:“蔣介石是唯一能把中國合成一塊的人。”[113]因此,當中國戰區美軍司令、蔣介石參謀長史迪威等人對蔣介石消極抗戰、腐敗頑固表示不滿時,羅斯福對這種“降低蔣(介石)在中國威信”的做法大為不滿。[114]最後,在蔣介石要求下,於1944年10月將史迪威撤換。顯然,為了把中國徹底地變為美國的附庸和殖民地就必須扶植蔣介石。有了蔣介石這樣一個中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美國才能順利地推行對中國的計劃。這是美國統治集團的既定政策。但是,“這項雄心勃勃的政策立即遇到了一大障礙: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軍隊正在逐步削弱蔣介石的統治”[115]。為了去掉這塊最大的心病,“羅斯福和杜魯門相繼采取了以離間毛澤東和蘇聯為首要目標的政策”[116]。在他們看來,“蘇聯的影響將支配中國共產黨的行動”[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