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年底蘇聯的解體有著多方麵的原因,但是,戈爾巴喬夫鼓吹的“非意識形態化”思潮與美國意識形態進攻的合力在導致蘇聯解體上起了極其惡劣的作用,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蘇聯作為從十月革命中誕生的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經過成功地建設社會主義和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再到20世紀50年代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天,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但是,蘇聯社會主義畢竟隻經曆了幾十年曆史,“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麵都帶有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特別是蘇聯高度集中的中央經濟管理體製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越來越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而對外日益推行霸權主義更加重了其衰退的過程。蘇聯需要改革是曆史的必然。但是,沿著什麽方向去改,是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還是滑向資本主義,卻是大有文章,其結果則關係到社會主義蘇聯的生死存亡。
但是,蘇聯的某些實踐,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的實踐卻離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指導思想,出現了另外一種景象。1985年擔任蘇共總書記的戈爾巴喬夫,在執政的初期還沒有公開否定社會主義,並希望通過改革,爭取發展生產力。由於各種原因,經濟改革難以推動,戈爾巴喬夫便轉向政治改革,提出了“更新”社會主義的口號,力求為經濟改革掃除障礙。正是在這時,暴露出了這位蘇共“二十二大產兒”的真實麵貌。他全麵徹底地批判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模式,否定幾十年來蘇聯的建設成就,向人們“發出一個可悲的、對(蘇聯)整個製度進行詛咒的信息”,同時攻擊蘇聯的“意識形態”是改革的“敵人”。以後戈爾巴喬夫的所作所為如前所述,就是自覺地用所謂“全人類共同價值標準”,即占優勢的西方價值標準作為指導思想,從而自動放棄了社會主義的方向。1991年“8·19”事件後,戈爾巴喬夫立刻宣布,“從今以後,蘇聯已經被看作是民主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41],蘇聯的“物質基礎是作為世界經濟中的一部分的市場經濟,政治支柱是作為全人類民主中的一部分的民主,精神源泉是新思維”[142]。這就是說,這時的戈爾巴喬夫已把蘇聯從經濟、政治到價值觀都看作是西方世界的一員了。此後,形勢急轉直下,戈爾巴喬夫以蘇聯的名義,針對蘇共發布一道又一道命令,在全國範圍內實行“非黨化”。蘇共機構被查封,財產被沒收,報紙被停刊,檔案被封存,共產黨人遭到種種迫害。蘇聯各共和國紛紛宣告獨立。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辭去總統職務,同日,曾叱吒世界風雲數十年的大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