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美國的價值觀?什麽又是美國的政治價值觀?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考察其曆史淵源和社會製度。因為,作為意識形態的價值觀,歸根到底是社會曆史發展和現實生活的產物。
美國價值觀源於在殖民地土壤上滋生發展起來的商業資本。由於封建因素薄弱,加上對英國重商主義的繼承,使美利堅民族在形成之初就比其他民族更具商業精神。商業被視為最重要的謀生手段,營利賺錢成為實現自身價值和道德理想的最高尺度。這種商業精神又為當時盛行的“清教主義”所加強。清教主義既是一種教義,又是一種價值觀念,一種生活方式。它想方設法證明,努力工作就能取悅於上帝,發奮經商就會得到升華,從而使之與資產階級經濟觀融為一體。從商業精神衍生出來的藐視封建傳統與革新冒險精神,開拓欲望、個人獨立性及自由、民主、平等精神等,加上當時人們麵對陌生的北美大陸為爭取生存發展而造就出的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和求實精神,都逐漸成為美利堅民族的性格特征和價值觀念,並且成為當時北美經濟高速發展的強大動力,至今對其他國家、民族仍具重要借鑒意義。但是,作為一個以商業精神立國而逐漸發展起來的純粹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美國,其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則是個人主義。這是美國政界人士所公開承認的,也是他們所一再強調的。早在美國獨立後不久,作為開國元勳和著名政治家的漢密爾頓就說,美利堅人“占優勢的**是雄心和私欲”。1929年大危機時期擔任總統的胡佛曾經說過,“三個世紀來個人主義是美國文明的基本動力”。在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一個新興民族不畏艱險、求生圖存的思想動力。但是,早自殖民地時期開始,就暴露出個人主義動力的另一個方麵,即擴張和種族主義。其突出表現之一便是由“雄心和私欲”引發的對印第安人的恩將仇報和對黑人的奴役。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生產和生活社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加速,個人主義越來越走向自身的反麵。許多美國有識之士正重新審視美國的價值觀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