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我考上了大學,學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後,我改學中國哲學。35歲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導師是鍾肇鵬先生。38歲畢業到北京師範大學哲學係,從事中國哲學的研究與教學。從此確立了自己的職業與事業,也算是“三十而立”吧。
我先從《論衡》入手,用學馬克思主義時學到的方法,研究王充哲學。我同意學術界的觀點,認為王充是唯物主義哲學家,不同的是學術界普遍認為王充是氣(或元氣)一元論者。我認為氣和元氣都是天地派生的,而天地又是無始無終的,應歸結為“天地本原論”。對王充的天論,我結合漢代天文學作了一些研究。在陳遵媯先生的指導下,我研究了一些中國天文學史的問題。以後出版《天地奧秘的探索曆程》和《中國古人論天》,都與此有關。
由於與王充的關聯,我開始研究董仲舒哲學,受到美國王安研究院的資助,集中精力研究,發現董仲舒講天人感應,不是講神學目的論,而是借天講政治,是政治哲學。徐複觀先生在《中國藝術精神》中認為莊子的道就是藝術精神。因此,莊子哲學就可以認為是藝術哲學。同時,我將王充哲學定為求真的科學哲學。於是,董仲舒哲學就是求善的政治哲學。我用此三分法取代原有的兩個對子:唯物論與唯心論,形而上學與辯證法。班固《漢書》中稱董仲舒為群儒首,為儒者宗,是漢代儒家的代表,他上承孔子,下啟朱熹,是中國曆史上三大儒家之一。
我從董仲舒哲學研究轉入儒學研究,特別重視儒學治國平天下的政治哲學的研究,出版《中國傳統政治哲學》、《中國儒學》,並參加國際儒學聯合會工作,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華文化是豐富多彩的,儒學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花園中突出的一枝。特別是董仲舒和先秦諸子百家,重新建構漢代新儒學,於是有“始推陰陽,為儒者宗”的說法。朱熹則融會儒、釋、道,建構宋代新儒學——理學。由此可見,一時代的思想大家,必定是已有思想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