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麽是法
法,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體現統治階段的意誌,國家製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如法辦、法典、法官、法規、法律、法令等。
中文的“法”字,古寫作“灋”。古代曾有神獸決獄的傳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部落聯盟生息在黃河流域。該部落聯盟首領舜委任皋陶為司法官。皋陶正直無私,執法公正,非常受人愛戴。他在處理案件時,若有疑難,就令人牽出一頭神獸,該神獸名廌,又名獬豸。東漢·許慎《說文》:“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會意。”(會意:從“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的表麵;從“廌”(zhì),即解廌,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據說,它能曲直辨別,在審理案件時,它能用角去觸理曲的人;基本義:刑法;法律;法度)。
在古代文獻中,稱法為刑,法與刑通用。如夏朝之禹刑、商朝之湯刑、周朝之呂刑,春秋戰國時期有刑書、刑鼎、竹刑。魏相李悝集諸國刑典,造《法經》六篇,改刑為法。“刑,常也,法也。”“法,刑也。”這裏的刑,原為侀,出於井田,含有模範、秩序之意。因此,以刑釋法,表明模範遵守法律(秩序)。刑,又指刑罰。《鹽鐵論》:“法者,刑罰也,所以禁暴止奸也。”古代中國法又往往與律通用,“律之與法,文雖有殊,其義不也。”(《唐律疏義》)據史籍記載,商鞅變法,改法為律。從此“律”字廣泛使用,其頻率高於法,中國古代法典大都稱為律,如秦律、漢律、魏律、晉律、隋律、唐律、明律、清律,隻有宋代稱刑統,元朝稱典章。《說文解字》說:“律,均布也。”段玉裁注疏說:“律者,所以範天下之不一而歸於一,故曰均布。”管子說:“律也,定分止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