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文社會科學概論

第六節 文學的發生與發展

字體:16+-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認為,文學藝術起源於勞動。文藝起源於勞動的理由或者說依據是:勞動為文學藝術的產生提供了必要前提;原始文藝適應勞動需要而在勞動中產生;勞動生活是原始文藝直接描寫的對象;勞動創造了美以及審美觀念。

文學的內容和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每一時代文學內容的發展變化,各種文學形式、體裁的產生演變,以及曆史上各種文學思潮、流派的興衰更替,究竟是一種偶然的現象呢,還是有其內在的發展規律?這些問題和文學起源問題一樣,曆來的文藝評論家也曾提出過各種各樣的解答。在所有的答案中,明顯地反映著兩種對立的文藝發展觀。一種認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是與社會發展無關的孤立的現象;另一種則認為文學藝術的發展過程,是社會發展過程的反映,並為社會的發展所決定。前者是唯心主義的文藝發展觀,後者是唯物主義的文藝發展觀。

唯心主義的文藝發展觀,一般有三種主要的論點:第一,認為文學發展的過程是一種偶然性的過程,文學發展的曆史隻是少數天才的個人創造的曆史。某些資產階級的文藝史家,就常常用這種觀點來解釋文學發展的曆史。第二,認為文學發展的過程,是某種“絕對精神”“絕對理念”自身發展過程的表現。例如,黑格爾在他的《美學》裏,把藝術的發展歸結為象征藝術、古典藝術、浪漫藝術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是所謂“絕對理念”自身發展的結果。第三,認為文學發展史僅僅是文學的語言、形式、體裁的演變史,在一些資產階級學者所寫的文學史著作中曾表現出這樣的觀點。例如,胡適在他的《白話文學史》裏,就把中國文學史歸結為白話文學的發達史。

與前一種觀點相反,一些有唯物主義傾向的文藝家,則自覺或不自覺地認識到:文學是隨社會生活的發展而發展的。例如,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的《時序》篇裏,就考察了自先秦以來至宋齊間文學的演變過程,指出各個時期文學的發展演變,是由社會現實的發展變化所引起的,如“雅好慷慨”的建安文學的形成,是“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之故,而西晉玄言詩的盛行則導源於“因談餘氣”(玄談)。從而,他得出了“歌謠文理,與世推移”“文變染乎世情,興廢係平時序”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