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文社會科學概論

第四節 宗教衝突與宗教對話

字體:16+-

如何理解以宗教問題為導火索的社會衝突,學術界有不同的分析模式。一種模式認為,作為意識形態的宗教問題,是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反映,因此每一所謂的宗教衝突,都有其更深刻的社會根源,宗教不過是其表象而已。依據這一模式,我們會發現,許多以宗教名義出現的衝突,的確有國際秩序和社會秩序不公平的基礎。

在研究宗教與社會的關係時,還有一種模式,認為在社會衝突中,宗教自身就是一個獨立因素。不必作為其他經濟政治問題的反映,宗教問題自身就可以引發重大社會動**,文明衝突理論就有這一模式的影子。從最近一段時間的國際局勢看,這一分析思路有其獨到之處。

進入21世紀,全球化和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宗教問題的日益複雜與重要。

宗教對話的提出,源於不同宗教信仰民族間的矛盾衝突。各種宗教麵對的共同挑戰,使得宗教之間的對話成為可能。盡管各種宗教具有紛繁多樣的教義信條、崇拜儀式和種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它們仍然具有起碼的共性,這正是對話可能進行的最深層的基礎。21世紀的全球性社會曆史變動,會激發宗教界內部主張改革和開放的力量的生長,更會迫使各種不同的宗教加強合作以應付共同的難題。

宗教對話的必要性:第一,宗教之間的對話問題的提出,是源於人類生活中的一大難題,即不同民族之間的矛盾衝突。不同民族間的矛盾衝突貫穿於數千年的文明史,造成了數不清的血淚苦難,一直是人類生活中最大的禍害之一。第二,不同民族的衝突當然有多種多樣的原因,但是都可以歸結為有形的利益分歧和無形的觀念分歧兩大方麵。就第一方麵即有形的利益分歧而言,它主要表現在對自然資源的爭奪,其目的是為本民族獲取更好的生活所需的外部條件。但是,隨著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迅猛增長和全球貿易體製的逐步完善,有形的利益分歧已越來越不足以成為衝突或戰爭的充分理由,和平已成了衝突各方最大的利益。第三,就第二方麵即無形的觀念分歧而言,它最集中地表現為各民族自身的民族主義。一個民族的民族主義直接同另一個民族的民族主義相對抗,直接排斥另一個民族的民族主義,所以,一個民族的民族主義必然地反對另一個民族的民族主義。換言之,各民族的民族主義,本身就已經是各民族之間的觀念分歧,本身就已經是各民族之間的觀念衝突。曆史上有無數事實證明,民族主義是不同民族之間矛盾衝突的主要原因。而且,隨著前述有形的利益分歧越來越退居次要地位,這種無形的觀念分歧也就越來越成為不同民族之間衝突和戰爭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