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文社會科學概論

序一

字體:16+-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科學教育備受青睞,人文教育受到冷落,並隨之帶來一係列的社會問題,突出表現在高校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麵。高等學校肩負著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時代重任,其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什麽樣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精神,具有什麽樣的文化素養和行為舉止,將直接影響到民族的整體素質。因此,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對於促進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高等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也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重點是麵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麵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因此,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育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解決如何培養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麵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問題。

其次,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關於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幹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將人文素質教育納入到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當中。據此,高校應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把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過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培養既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技能,又具有較高文化科學素養的新型的高素質人才,徹底解決高等教育重理輕文,專業設置過窄過細,學生知識結構失衡、人文素質欠缺等弊端。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