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群眾文化基礎知識

第三節 群眾文化的文化環境

字體:16+-

群眾文化的文化環境泛指影響和製約群眾文化生成、發展的國內和國際的社會文化環境,包括曆史文化傳統、社會主流思想和道德觀念、人們的文化素質、文化產業、外國文化的影響和國際文化交流、宗教、哲學等。文化環境的因素複雜多樣,本節重點分析曆史文化傳統、人的素質、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產業對於群眾文化的影響。

一、曆史文化傳統對群眾文化的影響

曆史文化傳統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在長期曆史發展中形成的,支配著整個國家、民族的一種習慣勢力和精神力量,一種集體潛意識,它支配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影響著群眾文化的生成和發展,成為群眾文化生態的根基[2]。曆史文化傳統對群眾文化的影響表現在四個方麵。

(一)文化傳統通過諸因素的作用,使群眾文化有深厚的社會根基

傳統文化因素包括:製度、風俗、道德、思想、藝術、生活方式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文化遺產,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和群眾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傳統的文化習俗風情活動,如春節放爆竹、貼春聯、看社戲,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傳統的民間藝術,如跑旱船、踩高蹺、走花會等;傳統的思想道德觀念,如“忠孝節義”、“重倫理”、“和為貴”等,都反映在群眾文化的形式和內容之中。其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是在長期傳承發展中形成的中華民族的特色習俗,各民族有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漢族的春節、傣族的潑水節、白族的三月三,彝族的火把節等。這些傳統節日直到今天,依然是群眾文化的重要載體。許多傳統的群眾文化活動還與宗教有著密切的關係,如伊斯蘭教的開齋節、佛教的燈節、基督教的聖誕節等,也構成了群眾文化的組成部分。這些曆史傳統文化流傳上千年,已經成為本民族的傳統、習慣和精神力量,滲透到各民族群眾文化形式和內容之中,影響和製約著群眾文化的生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