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根據自身資源與外界複雜、動**、變化的環境進行相機匹配是戰略管理領域關注的基本問題。提斯教授(David J.Teece)等人在1997年提出的企業動態能力的觀點為回答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企業動態能力理論為回答:①作為整體來說的企業為什麽能夠得到回報,即為什麽能夠賺到錢?②與競爭對手相比,為什麽能夠取得更好的回報?這兩個企業戰略研究領域的關鍵問題提供了進一步的可操作化思路和借鑒意義。因此,近年來,企業動態能力理論的相關研究已經成為戰略管理理論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
本書緊緊圍繞企業動態能力的主題,結合大量的企業調查、實證研究,提出了基於本土模型構建和實證研究的企業動態能力結構維度;基於層次分析法的企業動態能力的識別體係;基於企業家決策視角的企業動態能力的激活機理;基於創新視角的企業動態能力與績效間的中介效應;基於交互效應的企業動態能力多層次的影響模型;基於組織學習視角的企業家精神導向驅動的企業動態能力的構建機製等理論觀點,並且就提高企業動態能力的對策和途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創造性探索,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企業動態能力研究體係。
焦豪博士從2005年就開始研究企業動態能力問題。2007年,他提出“企業動態能力是企業整合、構建和重組內、外部資源以修正運營操作能力從而適應動態、複雜、快速變化環境的能力,其對企業在動態複雜多變的超競爭環境中獲得由無數個暫時競爭優勢組成的持續競爭優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的觀點,認為企業動態能力的實質在於通過能力的更新實現機會的不斷識別和捕捉。這個企業動態能力的過程觀點初步揭示了企業動態能力的績效機製,具有較大的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