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於八月二十三日夜裏由日內瓦到巴黎,提筆作此通訊時已是九月六日,整整過了兩個星期,在這時期內,一麵自己補習法文(昨據自蘇聯回巴黎的汪梧封君談,在蘇聯欲接近一般民眾,和他們談話,外國語以德語最便,其次法語,英語最難通行),一麵冷靜觀察,並輾轉設法多和久住法國的朋友詳談,所得的印象和感想頗多,容當陸續整理報告。現在先談談巴黎的特征。
講到巴黎的特征,諸君也許就要很容易地聯想到久聞大名的遍地的咖啡館和“現代劉姥姥”所宣傳的什麽“玻璃房子”。遍地的咖啡館確是巴黎社會的一個特征,巴黎街上的人行道原來很闊,簡直和馬路一樣闊,咖啡館的椅桌就幾百隻排在門口的人行道旁,占去人行道的一半,有的兩三張椅子圍著一隻小桌子,有的三四張椅子圍著一隻小桌子,一堆一堆地擺滿了街上;一到了華燈初上的時候,便男男女女的坐滿了人,同時人行道上也男男女女的熙來攘往,熱鬧異常,在表麵上顯出一個繁華作樂的世界。在這裏可以看到形形式式的“曲線美”,可以看到男女旁若無人似的依偎蜜吻,可以看到男女旁若無人似的公開“吊膀子”。這種種行為,在我們初來的東方人看來,多少存著好奇心和注意的態度,但在他們已司空見慣,不但在咖啡館前,就在很熱鬧的街上,攬腰倚肩的男女邊走邊吻,旁人也都像沒有看見,就是看見了也熟視無睹。但我們在“繁華作樂世界”的咖啡館前,也可以看見很淒慘的現象!例如衣服襤褸,蓬發垢麵的老年瞎子,手上揮著破帽,破喉嚨裏放出淒痛的嘎噪的歌聲,希望過路人給他幾個“生丁”(一個法郎等於一百生丁);還有一麵叫賣一麵歎氣的賣報老太婆,白發癟嘴,老態龍鍾;還有無數花枝招展,擠眉弄眼向人勾搭的“野雞”。有一次記者和兩位朋友同在一個咖啡館前座談,有一個“野雞”不知看中了我們裏麵的哪一個,特在我們隔壁座位上(另一桌旁)花了一個半法郎買了一杯飲料坐了好些時候,很對我們注視,後來看見我們沒有人睬她,她最後一著是故意走過我們桌旁,掉下了手巾,俯拾之際,回眸對我們嫣然一笑,並作媚態道晚安,我們仍是無意上鉤,她才嗒然若喪地走了。她這“嫣然一笑”中含著多少的淒楚苦淚啊(不過法國的“野雞”卻是“自由”身體,沒有什麽老鴇跟隨著,可是在經濟壓迫下的所謂“自由”,其實質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聽說失業無以為生的女工,也往往陷入這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