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萍蹤寄語

海程結束

字體:16+-

今天(八月六日)下午二點鍾,佛爾第號可到意大利的布林的西(Brindisi),算是到了意大利的第一商埠,明天中午可到該國名城威尼斯(Venice),那時記者離船上岸,此次近三萬裏的海程便告一結束了。佛爾第號定於八月十二日由意開行,九月五日可到上海,記者的這篇通訊剛巧可由這同一的船寄達上海,這也是最迅速的一法。記者此次乘這隻船出去,《海程結束》的這篇通訊又可乘這隻船回來,可說是無意中的怪有趣的湊巧。

在這將要離船的前一天,我想把在船上的零星觀感隨便地提出來談談。

記者過印度洋和阿拉伯海時,因遇著颶風,吃了幾天大苦頭,好像生了病一樣,對什麽都興味索然。自從八月一日以來,尤其是昨今兩天,氣候溫和,月露風清,船身平穩,我的腦部治安完全恢複,又活動起來了,對船上的各種人,各種事物,冷眼旁觀,也饒有趣味。船每到一埠,便有一批人離船登岸,同時又有一批人上來,好像實驗室裏用完了一批材料,時時有新材料加入供你放在顯微鏡下看看,或試驗管裏試試。

在船上可供你視察的,有各國各種人同時“陳列”著任你觀看。記者此次所遇著的除幾個同國人外,有意大利人,德國人,英國人,美國人,法國人,奧國人,荷蘭人,比利時人,印度人,乃至爪哇人,馬來人等(不過日本人一個都沒有,有人說他們非本國的船不坐)。架子最大,神氣最足的要推英國人,他們最沉默,最富有不睬人的態度,無論是一個或是幾個英國人坐在一處,使你一望就知道他們是“大英帝國的大國民”!最會敷衍的要算美國人,總是嬉皮笑臉,充滿著幽默的態度。大概說起來,各國或各民族的人,或座談,或用膳,都喜與本國或本種人在一起,這也許是由於語言風俗習慣的關係。在孟買下船後,來了幾十個印度籍的男女,大多數是天主教中人,赴羅馬朝見教皇去的。他們很少和西人聚談,有一邊的甲板上全被他們坐滿了,看過去就好像是印度區似的。裏麵有好幾個“知識分子”,對記者談起被壓迫民族的苦痛,都很沉痛,每每這樣說道:“我們是在同樣的政治的船上啊!”(他們都是用英文和記者談,原句是:“We are in the same political boat!”)中國在實際上不是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嗎?所以記者對他們這句話隻有悲慨,沒有什麽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