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平屋雜文

原始的媒妁

字體:16+-

媒妁者叫做“月老”,這典故據說出於《續幽異錄》所載唐韋因的故事。據那故事:月下老人執掌人間婚姻簿冊,對於未來有夫妻緣分的男女,暗中給他們用紅絲係在腳上。月下老人就是司男女婚姻的神。

古今筆記中常見有“跳月”的記載。說野蠻民族每年擇期作“跳月”之會,聚未婚男女在月下跳舞,彼此相悅,即為配偶。陸次雲有一篇《跳月記》,述苗人跳月的情形非常詳盡。

把上麵兩段話聯結了看來,月亮與男女的結合,似乎很有關係。男女的結合發生於夜,婚姻的“婚”字原作“昬”,就是夜的意思。說雖如此,黑夜究有種種不便,在照明裝置還非常幼稚或竟缺如的原始社會,月亮就成了婚姻的媒介者。中國月下老人的傳說,也許是唐以後就有的,無非是把月亮來加以擬人化罷了。月下老人其實就是月亮的本身。

在已開化的我們現代,“跳月”的風習原已沒有了,可是痕跡還存在。日本有所謂“盆踴”(bonadori)者,至今尚盛行於各地。“盆”即“於蘭盆”之略語,為民間祭名之一。日期在舊曆七月十五,日本每至七月十五前後,各地舉行盆祭,男女飲酒跳舞為樂,較我國之蘭盆會熱狂得多,因此常發生攸關風化的事件。中國各鄉間迎神賽會,日期亦常在月圓的望日。吾鄉(浙東上虞)的會節,差不多都在舊曆月半。如“正月半”,“三月半”,“六月半”,“八月半”,“九月半”,“十月半”之類。屆時家家迎親接眷,男女都盛裝了空巷而往。觀於從來有“好男不看燈,好女不遊春”之誡,足以證明這是“跳月”的變形了。吾鄉最盛的會是“三月半”,無妻的男子向有“看過三月半,心裏寬一半”的謠諺。意思是說:會場上有女如雲,不怕討不著老婆。

月亮對於男女的關係,似並不偶然,莫泊桑有一篇描寫性欲的短篇,就叫《月光》。由此類推去看,古來名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是具著有機的技巧的,那都會中作為男女情場的跳舞廳與影戲院中的電燈光,其朦朧宛如月夜,也是合乎性心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