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歐美生態倫理思想與中國傳統生態敘事

五、柳禦洪水與清代柳崇拜的生態製衡意義

字體:16+-

明清以降,以黃河中下遊為主的築堤防汛禦災實踐的體驗,深化了民間對柳的植物神崇拜,清代甚或出現了柳神(植物神)與水神(動物神)鬥以護民的傳說。《蝶階外史》稱,清仁宗嘉慶六年(1801)保定府新安城被洪水圍困,官民們在城上聚觀洶洶水勢,不想卻目睹了柳神與河中水怪之間的一場仇殺:

……忽守城人一男子陡起,曲踴距躍,張目披發,指水中厲聲曰:“我柳神也!爾欲趁今年水勢與吾尋仇,生死我當之,一城老稚何辜,遭汝荼毒?行將聚吾族類,殲爾大河之南!”且躍且號詈。水中旋露一獸,首大如輪,似龍似獅,額端四角森立,長七八尺,觸城西北隅,自顛至底,橫裂五六尺,水牛吼而入。柳神以手掬土,向裂處略一簸揚,以足盤辟其上,裂處旋合。又折柳枝指城下曰:“汝真不去耶?”怒擲水中,倏見千萬柳枝,逆流旋轉,勢如萬弩,矗然刺水。波濤鼎沸,西風狂起,雲霧冥蒙,日為改色。食頃,水作深赤色,腥聞於天,血淋漓濺雉堞間,臭穢不可近。孤城震撼,洪濤海翻,萬目攢觀,相顧失色。瞬息間,狂波北奔,水痕頓減數丈,旋見土隍已露。新安城故臨河,又瞬息水歸故道,特與堤平耳,回視城裂處,堅好如初。合城相慶,莫解所由。……[1]

這體現了抵禦洪水災害、護佑人類的植物神,奮力向化身怪獸驅動洪水的動物精怪的搏鬥,實際上是人類依靠自然資源抵禦自然力報複的民俗象征、儀式展演。故事中的柳神幻化一男子混跡人間,在洪水肆虐的關鍵時刻,跳入水中與其廝殺並最終戰勝水怪,令泛濫的洪水回複故道。柳神有人的生活、人的感情、人的善惡觀,是活生生的富有主體意識的生命體,他對於隨意擴張自我勢力的水神予以暴力的反擊,成功地平衡了當地的生態係統。為確證此驚心動魄傳聞,作者還特意記述百年前一個“感生神話”:某村女洗褻衣時,因坐一老柳樹上,怦然而感,孕十八月,女死,其兄親見綠衣人,綠麵綠發,高丈許,呼己為舅,稱百年後“城有水厄,我當來護之”。作者力證柳神威力及其與凡人親緣,意在表明柳神威能,然而也昭示出人與植物難以分離的深厚情誼和整體利益,具有潛生態意識。這一人們尚重視不足的傳說,當是運用柳作為治水工具的長期功用積累到一定階段的精神意義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