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歐美生態倫理思想與中國傳統生態敘事

一、巨蚌形象女性化解讀的文化意蘊

字體:16+-

首先,蚌珠具有鮮明穩定的女性性別意味,往往對應著女性人物性別身份。夏敬渠《野叟曝言》寫文素臣夢老婦贈二女,醒後手握二顆大珠。後老蚌化老嫗又取回二珠,道:“前遭龍厄,籍相公福庇,以二女奉侍,今當見還。金麵犼有難,相公當往救之。孽龍已為香烈娘娘收服,妾可無慮,但恐野性難馴,不日來見相公,乞相公手記一番,便與妾冰釋前嫌,感激不盡。”素臣恍然大悟想起先前之事,忙在袋內取出雙珠遞還[1]。二女即二珠(夜明珠宵光和避暑珠寒光),其報答文素臣救命之恩的使命完成,仍被取回。敘事者在此暗示出一個問題:有特異功能的兩個美女就是兩顆寶珠,這種將蚌珠女性化的文化意識顯然是遠古時代女性生殖崇拜的變形與延伸。

另外則是將巨蚌直接理解為女性的隱喻,這也與古人對寶珠的觀念有關。清初屈大均曾作過一篇合浦海中珠文化的詳論:

珠者,蚌類也,蚌之陰精,圓澤為珠。……蓋月之精華所注焉。……凡秋夕,海色空明,而天半閃爍如赤霞,此老蚌曬珠之候。蚌故自愛其珠,得月光多者其珠白,曬之所以為潤澤也。凡蚌無陰陽牝牡,須雀雉變化而成,故能生珠,專一於陰也。曰珠牡者,言其蚌大無陰也,或以九孔蠃為珠牡,非也。曰“珠母”者,言其無陽也。蚌以月為食,與蟾蜍相為性命,呼吸太陰之精,無大小皆有珠,皆牝類也。稱海曰“珠母”,宜也。[2]

也許因為與月亮(太陰)的關聯,古人慣於將蚌與蚌珠理解為陰類,與女性性別掛鉤。因此蚌精的性別大多為女性,其對於人類男子的追求也是經常性的。如清代小說《新陰陽顯報鬼神全傳》(《鬼神傳終須報》)第十九回寫蘇州張阿禮平日多善行,一日,得一河蚌,蚌化為女子與他結為夫妻,生子名成業,科舉得第。後蚌妻與張阿禮一起入山修煉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