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第三年,又一個田徑賽季到了。我的哥哥阿爾特決定不再參加比賽了。“托尼,你自己已經能夠應付了,”他說,“這是我在中學的第四年了,我想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我不想再過那種肺部疼痛、肌肉抽筋和腿部肌肉酸痛的日子了。”阿爾特一直都在堅持著我們先前的約定。事實上,我也並非真的需要或期待他陪在我身邊。
在更衣室裏,其中一個跑得很快的短跑選手說,“嘿,托尼,我沒想到你又回來了。”
我問他:“我為什麽就不能回來呢?”
“我沒有惡意,托尼,但是去年每次比賽你都跑到倒數第一了。你再怎麽訓練也沒用啊。”他說,很明顯他不知道我這麽做的動機是什麽。
“我還參加是因為我期待來到田徑場,在這裏我可以認識很多很多人。這對我來說意義很重大,”我告訴他,“你們都是我的隊友和朋友。”
事實上,他們是。我們曾一起切磋,弄得大汗淋淋、全身酸痛。在隊裏沒有人譏諷我是個殘疾人,沒有人玩弄或嘲笑我,也沒有哪個隊友的父母要求安德森教練把我趕出隊。在隊裏我不是一個包袱。我沒有使某個隊員慢下來或者是使我方在比賽時失分。
對安德森教練來說,我就是另外一個運動員,另外一個他想幫助的跑步者,想促使他在離開起跑器時能更快一點的跑步者。對自己隊裏這個沒有雙手和雙腳的孩子,安德森教練剛開始時的那種恐懼、同情或厭煩情緒也**然無存了。事實上,我給這個隊增加了一些諸如無形價值的東西。要是隊裏有個肢體不健全的隊員,那麽這表明這個隊和這個學校對殘疾人是不排斥的,而且,盡管贏得比賽很重要,但是獲勝並不能代表一切。
安德森教練後來告訴我,他再也看不到我的身體所失去的東西了。“除了最初感受到震驚之外,之後我隻覺得賽場上又多了一個能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