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間文化的多維視域

民俗與生活

字體:16+-

關於民俗生活魅力的隨想

在現代中國社會,官方文化與民俗文化大概是沿著一條分界線展開的,一方是普通話,即官話;一方是地方方言,即土語。盡管普通話早已滲入民間文化之中,但方言流行的場域都是民俗文化空間。民俗文化對官方文化、倡導“主旋律”的文化產生了一股強大的衝擊波,正是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及合力促進了整個民俗文化的發展,正是在這二者的相互刺激和相互影響下,民俗文化的特質才真正得到深刻的表現。

民俗文化另一種話語表達——民俗生活,同樣是在對峙和對話中獲得發展的通道和學術認定。民俗生活是民眾自己的生活,相對於政府主導的生活而言,其對立麵是官方化了的生活形態。官方化了的生活形態與經濟及政治利益乃至權力意誌密切相關,是以官方的價值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往往處於中心位置,但易於刻板僵化,導致片麵的嚴肅性和教條主義。盡管民俗生活受到政府主導生活的擠壓,不斷地被邊緣化,但卻充溢著旺盛的生命力。人們為什麽要從事民俗生活,相對於平日瑣碎的由官方設計的工作生活,人們為什麽更關注和重視特殊時間段中的儀式活動,尤其是那些流傳十分廣泛的民俗活動。這似乎是一個簡單的無須回答的問題,卻又是一個充滿哲學意味的值得思考的問題。下麵主要借助巴赫金狂歡化詩學的話語,就民俗生活本身的魅力作些隨想。

一、民俗的生活情感

民俗事象的意義主要不在於民俗生活本身,而在於民俗進入了人們的現實生活之中,讓民俗事象具備意義和效能的唯一方式是讓人們實施和理解民俗,而實施和理解的唯一方式便是訴諸特定情境中的民俗群體。民俗事象存在於特定群體,在實施民俗的過程中,人們的目標、情感和態度一致,相互協調、配合和理解。民俗事象成為自我和他人之間溝通、交流和融合的橋梁,是所有實施者共同分享的精神依托。民俗事象的時間和空間構築了人們共有的深刻的心靈領地和生活世界。民俗事象的參與者們依循年複一年的民俗傳統,演繹著對生活的執著、喜悅和希望。民俗事象意義的生成取決於其本身和參與者們的雙重作用。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