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術鑒賞

第一節 中國近代美術發展概述

字體:16+-

一、“美術革命”與中西融合

近代中國曆史波瀾壯闊,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沒落和資產階級革命,中國社會格局出現大變動,在思想文化上民眾日益要求民主、科學。這種變化一方麵是由於西方文化的湧入;另一方麵是在中國文化內部已經滋生出要使文學藝術麵向現實生活、解決現實問題的因素。“美術革命”是近代文化思想變革的一聲號角。“美術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發起於20世紀初期,以革命家陳獨秀和美學家呂澂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的提倡“美術革命”的文章為發端,以故步自封、陳陳相因的傳統中國畫為批判目標,以發展本時代美術為目的。“美術革命”思潮,是中國近現代美術思潮的重要方麵,也是中國近現代繪畫史的重要內容。它綜合晚清以來追求變革的新派文人的共有主張,把中國畫的變革推向新的層次,對中國美術的創作和畫壇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促使中國美術從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轉換、過渡。

康有為於1917年在《萬木草堂藏畫目》的序言中發出了“中國近世之畫衰敗極矣”的哀歎。他以中國古代繪畫為參照,也以西方繪畫為參照,指出當時畫壇弊端,發出變革的呼聲。陳獨秀繼1917年提出“文學革命”的主張之後,1919年又同美學家呂澂公開舉起“美術革命”大旗,目標直指傳統文人畫。呂澂,亦名渭,是現代著名佛學家、美學家、藝術史家。1918年,呂澂在《新青年》上發文,以批評當時中國美術的種種弊端為發端,通過對東西方美術的源流及發展趨勢、各自特點的把握,提出發展本時代美術的主張,這是對“美術革命”比較全麵、係統的論證。1919年1月陳獨秀回複呂澂提倡“美術革命”的信函《美術革命——答呂澂》發表於《新青年》,他支持呂澂的觀點,以新文化運動的重要載體——《新青年》雜誌作為美術革命的陣地。他提出中國繪畫的變革方案就是以改良中國畫為主,“革王畫的命”,以西方的寫實主義來改良中國畫。他認為現實主義為近代歐洲的時代精神,在中國畫裏輸入寫實主義,是新文化運動提倡的“科學”精神的表現,也是現實發展中國畫的需要。陳獨秀本身就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所以他的言論在社會上有很大的號召力,而且他和呂澂都是在雜誌上公開發表文章立論,不同於著書立說,影響範圍非常廣泛,因此“美術革命”在美術界引起了大震**。“美術革命”是中國近現代繪畫史的重要內容,也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集中體現在中國畫這個畫科上。從某種意義上說,“美術革命”也就是中國畫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