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文化批評研究中,社會性別是一個被廣泛應用,但仍有爭議的核心概念。人類性別一般分為自然性別和社會性別,前者是從生物學意義上展開的,但是這種生物學意義上的差異總是被人為地劃分到社會文化層麵,從而形成某一曆史階段和某文化區域中相對固定的性別特征。而性屬或社會性別就是對人類性別從社會文化層麵進行的界定,旨在對社會文化的規定性、對其所賦予的人類性別特征和性別化的過程進行考察,其核心在於對性別的社會化過程的探究。
一、社會性別
社會性別與生理意義上的性別不同,性別是指男女在生物學上的差異,社會性別則指在社會文化適應中形成的男女角色、性格、地位、行為特征等方麵的差異。[1]簡言之,社會性別指基於自然性別的差異而被社會按照不同方式進行建構的性別。社會性別不僅是一個詞匯,還由此派生出一套分析的範疇和研究的方法,包括社會性別意識、社會性別視角、社會性別分析和社會性別理論等。[2]社會性別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每個人都有社會性別,社會性別源於社會建構,社會性別規範人的行為,決定了人的社會角色和行為特征。
英文gender一詞本身的含義一是指心理學所特指的性,二是指語法學上詞匯的性。該詞在人文社會學科中被借用,在於和原有的生理學層麵上的sex相區別,即“在社會文化差異,而非生物學參照中特指男女性的狀態”[3],因此,性屬“是指性別差異的社會、文化和曆史建構”。[4]一般而言,學術界用sex指涉生理意義上的自然性別,而用gender指涉文化意義上的社會性別。[5]自20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女性主義理論研究的深入,由此引入並發展了“社會性別”概念,使之成為一種分析的範疇、方法和框架,並被賦予了新的含義。[6]對於gender,中國學界將其譯為“性別”和“社會性別”兩種[7],但大多數學者將其翻譯為“社會性別”,並認為在性的問題的研究方麵,要用社會性別製度和社會性別關係來分析現存的文化觀念,而不能用現在的概念、現存的觀念來進行表述。[8]目前,中國的政治、學術、婦女界等各個領域絕大多數采用“社會性別”的中文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