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媒介與技術批評的發展,媒介批評理論對媒介與技術的反思性批評不斷多元化。基於技術主義、人文價值及社會文化等不同立場的媒介技術批判理論,從不同的視角分析了媒介技術與社會文化的特征,從而推動了媒介技術批判理論的發展。這裏重點介紹梅羅維茨、馬克·波斯特、弗裏德曼、斯各特·拉什等學者關於媒介技術的批判理論,了解媒介批評理論對媒介技術與文化的不同思考。
一、梅羅維茨:空間感的失落
美國傳播學者梅羅維茨在麥克盧漢和伊尼斯的媒介技術批評的基礎上,通過對社會學家戈夫曼提出的“擬劇論”的闡釋,提出“情境決定論”,並於20世紀80年代出版著作《空間感的失落:電子傳播媒介對人的社會行為的影響》,提出他的媒介理論。梅羅維茨認為,媒介並非僅僅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環境中的人們之間進行交流的手段,它們本身就構成了媒介信息環境。
梅羅維茨媒介技術批評理論的核心觀點是“媒介情境”理論。基於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的觀點,借助於戈夫曼的社會情境理論,梅羅維茨認為,由各類媒介本身所構成的媒介情境也是信息係統,媒介信息環境與人們所處的自然和物質環境同樣重要,每種獨特的行為需要一種獨特的情境。梅羅維茨的“媒介情境論”所指的情境,就是信息係統。構成信息係統的是“誰處在什麽地點”和“什麽類型的行為可被誰觀察到”兩種情形,或者說是以人們接觸社會信息,包括自己和別人行為的信息的機會為核心。在這個信息係統內,“信息不但在自然環境中流通,也通過媒介傳播”。因此,使用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環境如同現實的地點場所一樣,都促成了信息流通的形式。梅羅維茨進一步認為,人們對媒介的使用行為形成了不同的社會情境,從而形成了明確的界限。他使用社會學的觀點來解釋該理論,因為人們需要始終如一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不同情境下人們則具有不同的行為。概而言之,媒介使用也成為人們建構不同的社會情境的手段。顯然,基於社會學的社會情境研究理論,梅羅維茨也認為人們的媒介使用行為是有目的的構建社會情境的重要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