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樂海遺珠:音樂家的趣聞軼事

拉威爾

字體:16+-

拉威爾:法國作曲家,就讀於巴黎音樂學院,他的風格簡潔清晰,受裏姆斯基-柯薩柯夫和李斯特影響,主要作品有芭蕾舞劇《鵝媽媽》、歌劇《西班牙時刻》、管弦樂《波萊羅》、室內樂《影子和快板》、鋼琴曲《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等。

拉威爾《波萊羅》的第一次演出引起了震耳欲聾的暴風雨般的掌聲,一個尖厲的女人聲音從中響起:“Au foux!Au foux!”[1]

“這是唯一懂得這首樂曲的人,”拉威爾笑著說。

* * *

那是巴黎喜劇歌劇院的一個偉大的晚上。沒有人相信拉威爾,這位對音的印象有著細膩的情感與柔和的充滿藝術性的和諧的大師,竟然創作出這樣一首幾乎是民間音樂的作品,長達十五分鍾,其節奏和它的C大調音調沒有任何變化。這首作品平靜地開始,整個進行期間有強烈的闖入的鼓聲相伴,隻有一個中間旋律瞬間閃現,結束時達到了印象極為深刻的很強(Fortissimo)的高峰。聽眾歇斯底裏地吼叫起來:“好極了,拉威爾,再來一次,《波萊羅》!”拉威爾注視到台下觀眾的狂熱。“這正如我所期待的,”他對他的兄弟愛德華說道:“我知道,它會把他們從座椅上扯起來,攪動起來。你現在看看他們真的跳起舞來了!《波萊羅》隻是一首樂隊作品,沒有特色的音樂!”

從1928年11月的這個瘋狂的晚上開始了,《波萊羅》成為流行時尚:波萊羅帽子、波萊羅服裝、波萊羅芭蕾、波萊羅影片、波萊羅酒吧、波萊羅餐廳。波萊羅樂譜在書店裏暢銷,波萊羅被改編成爵士樂,用口琴、用管樂、手風琴演奏,用於男聲和女聲合唱隊。唱機、廣播電台和自動播放機裏放的都是它的迷人的節奏,整個世界在唱、在演奏、在舞。直到托斯卡尼尼有一天決定結束這種濫用,使它重新恢複它原有的藝術價值。他在紐約舉行的一次音樂會上指揮了這部作品的演出,在與紐約愛樂樂團在歐洲進行的一次巡回演出中他使它成為pièce de résistance(一首抗拒性作品)。不論它在何地演出,都使觀眾陷入一種狂熱之中,在倫敦、斯德哥爾摩、維也納、布拉格、米蘭,無不如此。所到之處都是同樣的瘋狂般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