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樂海遺珠:音樂家的趣聞軼事

布魯克納

字體:16+-

布魯克納:奧地利作曲家,曾在音樂學院任職,教授管風琴和音樂理論,創作有九部交響曲,室內樂及合唱等。他的樂曲多係宗教作品,作為一位教徒,他以創作表達了他虔誠和純樸的信仰。

布魯克納在十七歲時當上了小鎮溫德哈格的小學老師,他不僅要給小學生上課,還要清掃教室,打掃馬路,甚至清洗廁所。夜間他才有時間去研究和聲和對位,星期天去教堂彈奏管風琴。經過七年這樣艱苦的努力,他向一個國家考試機構提出了考試的申請。這個機構是當時奧地利音樂領域的最高權威,它由享有眾望的音樂界的名人組成:澤希特爾(西蒙·澤希特爾,1867年,作曲家、管風琴家、音樂理論家、維也納音樂學院教授、對位學泰鬥),著名的指揮家德索夫,音樂學院的院長海爾麥斯伯格(1862—1893,小提琴家、指揮家),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合唱團團長海爾麥斯伯格組成。

麵對這些音樂界的大佬,甫過二十歲的布魯克納,心怦怦直跳。他們先是考查了他音樂理論方麵的知識,感到滿意之後,就把他帶進那座莊嚴肅穆的天主教堂。在這裏,澤希特爾首先在一張樂譜上寫下了四個小節音符,赫爾伯克又把它擴展至八個小節,德索夫做了稍許改動,海爾麥斯伯格最後把形式固定下來。然後把它遞給布魯克納,指示他坐在管風琴前,提出要求,讓他即興演奏。布魯克納望著譜紙發呆,他一聲不響,紋絲不動。海爾麥斯伯格有些惱火,重複了一遍他的要求。布魯克納遲疑地走上台階。

他坐在管風琴前,開始彈奏,悅耳而洪亮的琴聲慢慢地響起了,一條優美的旋律如長河傾瀉而下,無休無止,最後以一個雄渾的和弦結束了演奏。四位考試權威還著魔般坐在那裏諦聽,直到最後一個音符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