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樂海遺珠:音樂家的趣聞軼事

瓦格納

字體:16+-

瓦格納:德國作曲家,早年雖寫過幾首管弦樂作品,但熱衷於歌劇創作,並創建“音樂戲劇”的理論,主張把音樂、戲劇和壯觀的場景統一起來,為此在拜羅伊特建立了專門的劇場。他的代表性作品有:《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特裏斯坦和伊索爾德》、《尼布龍根指環》(共四部:《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弗裏德》、《眾神的黃昏》),以及《紐倫堡名歌手》和《帕西法爾》等。

19世紀60年代,瓦格納在歐洲樂壇上聲名日隆,但比起羅西尼來,他是一個晚輩,不僅從年齡來看,兩個人相差二十一歲,羅西尼1822年拜訪貝多芬時,瓦格納還是一個九歲的孩子呢;就是從藝術成就看也是如此,當瓦格納還在歐洲樂壇上進行打拚時,羅西尼已享有“音樂世界的統治者”的美譽了。

1859年年末,瓦格納再次來到巴黎,他為把《湯豪塞》搬上巴黎的舞台而努力。就在這時,他有機會與居住在巴黎的羅西尼會麵了。此前,作為歌劇界的耆宿的羅西尼與聲名鵲起的瓦格納相互之間卻心存芥蒂。瓦格納曾在一篇題為《羅西尼的歌劇和戲劇》的文章中稱其歌劇是:“在奢華中打滾的一個忘恩負義的情婦”,而羅西尼在談及瓦格納的作品時說過:“有一些精彩的瞬間—但卻有某些可憎的一刻鍾。”另一方麵羅西尼也知道,瓦格納在聽《理發師》時對一個朋友說過:“我很羨慕這個家夥,但我請求,看在上帝的分上,不要告訴瓦格納的追隨者!否則他們要向我扔石頭呢!”

相互間雖沒有惡評,但就僅僅這樣的話,就足以令敏感的藝術家心存嫌隙。可令瓦格納驚奇的,一天早上他在巴黎的一份報紙上讀到羅西尼寫的一段文字:

在沙龍和咖啡館中流傳這樣一個故事,甚至都已印成文字了。說我,喬阿基諾·羅西尼邀請了我的一個朋友、一個瓦格納追隨者吃飯,答應請他品嚐‘德國大菱鮃’(Turdot,一種美味的魚)A。當這道菜上來時,發現有汁無魚。我對客人驚愕提問的回答是:‘是啊,它缺少主要的內容—魚,這正如你崇拜的瓦格納音樂,缺少最最根本的東西:旋律。’這裏我公開這個傳聞,並聲明,我從沒有想到過,去傷害或者去攻擊一個正致力於在他的藝術中尋找一條新路的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