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離北平以前,最後到盧溝橋,是在二十二年的春天。我與同事劉兆蕙先生在一個清早由廣安門順著大道步行,經過大井村,已是十點多鍾。參拜了義井庵的千手觀音,就在大悲閣外少憩。那菩薩像有三丈多高,是金銅鑄成的,體相還好,不過屋宇傾頹,香煙零落,也許是因為求願的人們發生了求財賠本求子喪妻的事情吧。這次的出遊本是為訪求另一尊銅佛而來的。我聽見從宛平城來的人告訴我那城附近有所古廟場了,其中許多金銅佛像,年代都是很古的。為知識上的興趣,不得不去采訪一下。大井村的千手觀音是有著錄的,所以也順便去看看。
出大井村,在官道上,巍然立著一座牌坊,是乾隆四十年建的。坊東麵額書“經環同軌”,西麵是“**平歸極”。建坊的原意不得而知,將來能夠用來做凱旋門那就最合宜不過了。
春天的燕郊,若沒有大風,就很可以使人流連。樹幹上或土牆邊蝸牛在畫著銀色的涎路。它們慢慢移動,像不知道它們的小介殼以外還有什麽宇宙似的。柳塘邊的雛鴨披著淡黃色的氄毛,映著嫩綠的新葉;遊泳時,微波隨蹼翻起,泛成一彎一彎動著的曲紋,這都是生趣的示現。走乏了,且在路邊的墓園少住一回。劉先生站在一座很美麗的窣堵波上。要我給他拍照。在榆樹蔭覆之下,我們沒感到路上太陽的酷烈。寂靜的墓園裏,雖沒有什麽名花,野卉倒也長得頂得意地。忙碌的蜜蜂,兩隻小腿粘著少花粉,還在采集著。螞蟻為爭一條爛殘的蚱蜢腿,在枯藤的根本上爭鬥著。落網的小蝶,一片翅膀已失掉效用,還在掙紮著。這也是生趣的示現,不過意味有點不同罷了。
閑談著,已見日麗中天,前麵宛平城也在域之內了。宛平城在盧溝橋北,建於明崇禎十年,名叫“拱北城”,周圍不及二裏,隻有兩個城門,北門是順治門,南門是永昌門。清改拱北為拱極,永昌門為威嚴門。南門外便是盧溝橋。拱北城本來不是縣城,前幾年因為北平改市,縣衙才移到那裏去,所以規模極其簡陋。從前它是個衛城,有武官常駐鎮守著,一直到現在,還是一個很重要的軍事地點。我們隨著駱駝隊進了順治門,在前麵不遠,便見了永昌門。大街一條,兩邊多是荒地。我們到預定的地點去探訪,果見一個龐大的銅佛頭和些銅像殘體橫陳在縣立學校裏的地上。拱北城內原有觀音庵與興隆寺,興隆寺內還有許多已無可考的廣慈寺的遺物,那些銅像究竟是屬於哪寺的也無從知道。我們摩挲了一會,才到盧溝橋頭的一家飯店午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