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 段小強
教材是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而科學、適用的教材編寫,則是對該課程自身學科體係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結果。《中國曆史文選》教材的編寫自1949年以來,已經走過了60年的曆程。60年來,據不完全統計,從1950年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劉乃和先生主編的《中國曆史文選》油印本到中華書局1961年、1962年先後出版發行的周予同先生主編的《中國曆史文選》[1],再到2008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汝企和先生主編的《中國曆史文選》,總共出版發行了40餘種教材。可見多部文選教材的相繼問世和廣泛使用,加之6次教學研討會的召開,使得中國曆史文選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備受重視,而且也從一個側麵展現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興旺發達的時代風貌。
筆者自1993年以來一直從事我校中國曆史文選課程的教學工作,迄今先後使用過四種版本的中國曆史文選教材:一是由甘肅教育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張大可先生任主編的《中國曆史文選》教材;二是由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再版,張大可先生任主編的《中國曆史文選》教材;三是由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汪受寬、高偉先生任主編的《中國曆史文選》教材;四是曆史學和博物館學專業的學生目前正在使用的由商務印書館2007年8月出版,張大可、鄧瑞全先生任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國家級教材《中國曆史文選》。根據多年中國曆史文選的教學體會以及在教學中所接觸到的教材版本的體例,本文在“文選”和“曆史”銜接性問題上,談一點自己的膚淺看法,並懇請各位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我們所使用的《中國曆史文選》教材一般包含四個層次的教學內容:一是典籍概述;二是文章選講;三是通論教學;四是練習文選。典籍概述的內容包括每一類目文獻典籍的源流、體例、價值、代表性書目,要求學生了解文獻典籍的發展概況,對曆史要籍需掌握作者簡曆、成書年代、主要內容、編纂體例、史料價值、版本、注本等。文章選講部分則是通過對各類典型曆史文選的講授,要求學生掌握較為係統的古漢語知識,能夠閱讀通用的古代文獻典籍,並能具體感知各類文獻典籍的體例、述事、取材及編纂特點。講授中以字、詞、句為主,可適當串講,但要防止以串代替字、詞、句的落實,以此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對於詞匯,要求學生掌握基本詞匯,能夠理解古漢語常用詞的本義、引申義、假借義以及語法活用等。通論教學的內容則要求學生了解三個係統的知識:其一為傳統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的基本知識,以及斷句、標點、今譯等知識;其二為目錄、版本、校勘、考據、辨偽等文獻學知識;其三為天文、曆法、地理、職官、宗法、諡法、姓名字號、避諱等文化史的基本常識。練習文選供學生作業實踐,要求學生標點斷句、注音釋義、語譯古文、語法分析、寫段意或簡析課文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