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解字說文:中國曆史文選研究

二、地圖

字體:16+-

在傳統的圖書分類法中,地理類是劃歸史部的。古人又有“左圖右書”的說法。這說明在古人看來,曆史和地理、地理地圖的關係應該是非常密切的。遺憾的是古人的這個真知灼見,在曆史文選教材中並沒有體現出來。我所見的十幾種曆史文選教材都是沒有地圖的。

為什麽曆史文選教材應該配備地圖?這是和曆史文選課的教學目的密切相關的。曆史文選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史料的能力。理解史料,最主要的當然是古漢語的知識。但是,讀通文句,並不一定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曆史內涵。如果不能將一個曆史事件還原到曆史場景中,其內涵往往不能為學生所理解。所謂的曆史場景之一,就是曆史事件發生的地理環境。這就需要我們查閱、考證這個事件的地理問題的各個方麵。查看曆史地圖,無疑是最方便省事的方法。

比如,選自《左傳》的《鄭伯克段於鄢》,是曆史文選教材經常選用的一段課文。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段話,經常被人誤解。這段話是:“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醜,大叔出奔共。”“鄢”這個地名自從杜預以來,就被認為是在今河南鄢陵縣境內。看看曆史地圖就知道,這個注解是不對的。春秋鄭國的國都在今河南新鄭縣。共叔段發動戰爭的基地“京”在今河南滎陽。鄢陵在新鄭東南,京在新鄭東北。如果明了這個地理關係,就知道“京叛大叔”之後,大叔段絕對不可能逃往鄢陵。以此可以知道,通常所認為的“鄢”在今河南鄢陵境內是錯誤的。當然這個問題清代學者就清楚了,他們也有很多推測。判斷這些推測的依據,無他,隻是看在曆史地圖上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