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交響樂欣賞十八講

一、法蘭西的“異教”聖徒——弗朗克

字體:16+-

弗朗克定居巴黎期間,兼任管風琴師和巴黎音樂學院教授,以管風琴演奏聞名整個歐洲

賽薩爾·弗朗克是安東·布魯克納的法國同行。他們的經曆和性格如此相似,以至於使人無法在音樂史上將他們分開,他們都是浪漫主義者,不僅深受貝多芬晚期作品的影響,而且也是瓦格納的忠實信徒。他們也同時具有一種莊嚴的神秘感,向我們揭示出忠貞不渝、天真純樸的信徒的風貌和純潔的靈魂。他們宗教信仰似的音樂是如此的天真和有力,其思想的崇高、靈感的宏偉、結構整體在線條上的精致彎曲,使我們不禁聯想到那些奇妙的哥特式教堂建築。所不同的是,弗朗克在法國的地位日益崇高,他是19世紀70年代以後形成的年輕法國樂派的真正首領,丹第、肖鬆、皮爾涅等都是他的學生。弗朗克由於終年忙於教學和管風琴的演奏,作曲時間很少,所以作品數量並不多,但體裁卻遍及歌劇、清唱劇、宗教音樂、交響曲、交響詩、室內樂、管風琴、鋼琴和小提琴各個領域。這一點是布魯克納所無法相比的。

弗朗克1822年出生於列日,原籍是比利時,父親是銀行家,於1835年全家移居巴黎。1837年,弗朗克和哥哥一起入巴黎音樂學院,並接連獲得“鋼琴榮譽大獎”、賦格一等獎和管風琴二等獎。當他準備參加羅馬大獎的角逐時,父親又把他帶回比利時。1844年,他重返巴黎以後,便擔任聖克洛蒂爾德教堂管風琴師和巴黎音樂學院教授,此外還從事指揮活動。1874年11月,弗朗克聽了瓦格納的歌劇《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第一幕前奏曲之後,在瓦格納半音化和聲的啟發下,根據《馬太福音》第五章寫下了清唱劇《八福》;接著又寫下多部交響樂傑作,包括3首交響詩《神怪》、《被詛咒的獵人》和《普緒克》、交響變奏曲、D小調交響曲和稍早時期根據法國詩人勒孔特·德·裏斯勒的詩寫的交響詩《風神》等。不過瓦格納對弗朗克的影響,也僅是促成他半音和聲的一種因素,更重要的因素還是他在管風琴上微妙的變化與和聲色彩的即興演奏。他的許多傑作都是在50歲以後寫下的,與布魯克納的作品命運相同,它們要麽得不到演出的機會,要麽即使演出了也受到攻擊和冷落。他第一次巨大的成功是在他去世的那一年(1890年),法蘭西民族協會為他舉辦音樂會,由伊薩依四重奏團首次演出他的D大調弦樂四重奏,當時全場掌聲雷動,觀眾全都站了起來向作曲家歡呼,這位善良的老人歡欣地說:“看啊,現在他們終於開始理解我了!”就在這一年,68歲的老人步履蹣跚地去學生家上課,不幸被公共馬車撞傷,短期休養後他宣稱自己已經恢複健康而繼續工作,結果傷口未能愈合而並發成胸膜炎,於當年11月8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