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納切克畫像
在斯梅塔納和德沃夏克之後,最偉大的捷克作曲家應該是來自摩拉維亞的萊奧斯·雅納切克。他雖然是在萊比錫和維也納的音樂學院學習的作曲,但卻是一位比斯梅塔納和德沃夏克更純粹的民族音樂家。作為鄉村學校校長兒子的雅納切克,他的音樂生涯始於布爾諾聖奧古斯丁修道院的唱詩班,人聲是他音樂靈感的源泉。1886年,雅納切克開始搜集摩拉維亞民間音樂素材,並終生從事這一事業。他像穆索爾斯基一樣,首先要求音樂的真實性。他努力追求摩拉維亞民間音樂的調式和聲、節奏及色彩特點,並力求反映出“音響的現實”,亦即人類的語言。他的作品以噴湧而出的短小旋律為基礎,節奏強烈,猶如一聲聲呼喊,這是他對語言節奏的熱愛而演化出來的。他的筆記本記錄著從城鄉各地聽到的一些短句,並一一列舉說話時的情緒。旋律片斷經曆著突然的調性和情緒變化,以質樸但卻不尋常的手法發展到強烈的感情**。從1897年起直至去世,他堅持為民間“吟唱”記譜。進入20世紀以後,雅納切克受到德彪西、理查·施特勞斯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影響,創造了全新的、極其現代的和聲與對位法觀念。他最重要的作品是歌劇《耶奴發》、《死屋手記》、《卡嘉·卡巴諾娃》以及《格利高裏彌撒》、《小交響曲》和交響狂想曲《塔拉斯·布爾巴》。
雅納切克的情人卡米拉
雅納切克《小交響曲》中的信號調手稿
雅納切克譜寫《小交響曲》時已經年屆72歲,德高望重,名滿天下。他的創作靈感來自在布拉格公園裏演奏的銅管樂隊,所以這部結構不同尋常的交響曲(由5個短小的樂章組成,更接近嬉遊曲或小夜曲,而不是交響曲風格,也未采用交響曲式)在樂隊編製上加大了銅管樂的比例,簡短的第一樂章用了14支小號、3支大號等,它們主要用來呈現類似聖詠的主題。第二樂章非常精致複雜,管弦樂色彩變化繁多,短小的重複樂段各自建立在不變的節奏型上。第三樂章由加弱音器的弦樂奏出流暢如歌的旋律,木管接過去後開始向**發展,最後由銅管推向結束。第四樂章是速度不斷變化的舞曲,在作曲配器技法上無懈可擊,堪稱完美。第五樂章首先由3支長笛吹出新主題,其他樂器加入之後,弦樂器以美妙的音色為之伴奏。樂章結束時第一樂章主題樂段重現,在原來的小號和大號之外,木管和弦樂將場麵鋪開,呈現一個輝煌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