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到處都是堵塞的交通,所有人都衝著家人或聚會趕路,我也湊熱鬧,驅車去布萊維斯特(Brewster)鄉下躲避。我怕節日,隻想遠離人群。一小時之後,我踏進冰冷的屋子,立刻點上火爐。窗外遠在一片冬季疲憊的灰色朦朧之中。節日的喧鬧似乎已被趕過,留在看不透的薄霧背後。我身心懶散,爬進樓上臥室和衣就被,半睡半醒半夢,居然拖到半夜過後才漸漸蘇醒,我在**眼睜睜地看著窗戶一縷不太明亮的夜色,覺得自己是個剛從其他星球回來的小蟲。
我從**起來,順著歡蹦亂跳的火光下樓。我呆呆坐在火爐前麵,看著火苗靜靜跳舞,周圍裹著一身空曠和寂寞,壁爐背後的煙囪,噓唏遙遠的古歌,一直通到屋頂之外的夜深。看來聖誕之夜已過,人們大概都已回到正常的生活節奏,此刻和著被窩香褥,夢想明天的瑣碎和成功。然而我這一邊,卻剛從昏睡之中爬出,沒事沒人,沒時沒空。環視周圍,這小屋了然獨處山坡邊緣,圍在層層疊疊的樹木之中。我在方圓沒有人煙的屋裏旁觀人世,聽上去很是浪漫,實際真的不然。隆冬寒氣夜霧風朔,盡管我有一點暖氣,還是冷得癟癟縮縮。我煮杯熱水,另加一件外套。我起身走到琴房,打開不太明亮的燈火,緩緩拉開厚重的窗簾,屋外一片漆黑的沒有。我無目的地坐在鋼琴前麵,譜架上是橘紅封麵的海頓Urtext鋼琴奏鳴曲第四本——多年前燕迪送我的禮物。翻開第一頁,E小調奏鳴曲。遲鈍的目光掃過上下跳躍的音符,順著鍵盤,手指一路胡**索。
海頓,不可思議的海頓。我總覺得海頓是個謎。為何海頓被人看成所謂承上啟下的中間人物,好像沒有前後左右,他就不得存在。海頓就是海頓,自己完善自己的海頓。海頓晚年到達的境界連莫紮特和貝多芬都沒到過。古爾德很早就和CBS簽署錄製貝多芬全集的合同,可他遲遲拖延,結果未曾完工。但在最後重新錄製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的同時,卻又加錄了海頓六首晚年奏鳴曲。至少我沒看到古爾德特別提及海頓晚年奏鳴曲。可我第一次聽那個錄音,一愣,海頓居然還有這樣作品,隱隱之中覺得,又是古爾德慧眼出奇,重新挖掘作品新意。這種誤解一直要到自己琴上聆聽海頓的時候,方才恍然大悟:古爾德沒有誇張。神奇的海頓,晚年真是達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地!相比之下,所謂“古典風格奠基人”“交響樂之父”“弦樂四重奏的範本”,桂冠諸如此類,都不足掛齒。連同他的晚期弦樂四重奏,海頓最後達到的不是音樂學和音樂史上的“裏程碑”,而是創造一個純淨的、充滿精靈的天上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