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體製

代序二

字體:16+-

推動社會管理理論和實踐創新

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劉川生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谘詢委員會主任

今天,由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等攜手舉辦的“第三屆中國社會管理論壇”在我校隆重召開。首先,我代表北京師範大學向蒞臨論壇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黨的十八大把社會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要在改進民生和管理創新中加強社會建設。

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將“在改進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作為其中的重要戰略部署,強調必須加快推進社會體製改革,大力推進社會管理理論和實踐創新,這就要求政府切實轉變職能,積極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統籌好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穩定三者之間的關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努力建設穩定有序、公平正義、平安幸福的和諧社會。進行社會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是我們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舉措。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麵臨的時代課題,更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緊迫任務。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今天,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為應對社會管理中的新問題、新挑戰,許多國家都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創新舉措。西方社會已提出“現代社會向何處去”以及“好社會如何可能”的社會管理思想。德國政府在基層社區設立公民辦公室,提倡“讓數據而不是讓公民跑路”,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社會管理水平。隨著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我國社會結構更加複雜,社會流動更加廣泛,社會需求更加多元,70%的城市就業人口集中在非公有製經濟組織,全國有4.57億網民、8.59億手機用戶,流動人口更是數以億計。我國正在經曆人類曆史上最迅速、最深刻的社會變遷,這就需要我們堅持曆史視野和辯證思維,深刻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規律性和特殊性,不斷創新群眾工作方式方法,回應不同群體訴求,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