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紀錄片創作教程

第二節 中國紀錄片簡史

字體:16+-

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等紀錄短片風行於歐洲並很快傳到中國,被很多中國人稱為“西洋影戲”。1896年,西班牙商人雷瑪斯先後在上海“徐園茶樓”放映了《馬房失火》等14部紀錄短片,紀錄片由此在中國生根發芽。

一、任慶泰與中國紀錄片的起源

任慶泰,沈陽人,出生於1850年,早年家庭貧困,隨兄長到日本謀生,在一家照相館當雜役,並暗地裏學會了攝影技術。回國後通過日本商人的關係,他在北京開辦了一家名為“豐泰”的照相館。看到很多“西洋影戲”傳入中國,他萌發了拍攝的想法。當時住在北京的人們普遍喜歡京劇,於是他選擇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作為拍攝對象。1905年,在譚鑫培60大壽時,任慶泰派人從東交民巷德國人開辦的祈羅福洋行買到一台法國人製造的木殼手搖式攝影機和14盒膠片。攝影師是當時豐泰照相館中最好的攝影技師劉仲倫,連續3天,他共拍攝了《定軍山》中的《請纓》《舞刀》《交鋒》三個片段。

影片公映後,引起轟動。但實際上,這部紀錄短片,是對演員表演的原始記錄,攝影機永遠對著全景,搖完一盒膠片才停,直到拍完為止,原封不動地將演員的表演記錄在膠片上,也就是說,這部紀錄短片是對譚鑫培表演的原始記錄。因此,方方認為,這部影片就是曆史上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紀錄片[17]。任慶泰後來又陸續組織拍攝了譚鑫培表演的《長阪坡》(1906),俞菊笙和朱文英合演的《青石山》(1906),俞菊笙表演的《豔陽樓》(1906),許德義表演的《收關勝》(1906),俞振庭表演的《白水灘》(1906)、《金錢豹》(1906),小麻姑表演的《紡棉花》(1908)、《殺子報》(1908)等劇目片段。

任慶泰與他經營的豐泰照相館的紀錄短片拍攝活動一直持續到1909年。他所組織的早期紀錄短片拍攝活動,開創了中國人自己創作紀錄片的曆史,而且將紀錄片拍攝與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相結合,使得中國紀錄片從一開始就表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任慶泰也因此成為中國紀錄片事業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