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產生以後,記載過往或者當時的事情,以更好地實現生存與發展目標成為人們的重要追求,如產生於史前的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的野牛壁畫,盡管被考證為某種巫術的載體,但是毋庸置疑,這種繪畫形象地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與自己密切相關事物的記錄,堪稱最早的紀錄藝術。在漫長的人類曆史上,除了文字等抽象形式之外,在近代照相術發明以前,各種形式的繪畫成為人們以直觀、可視的形式記載對自然界、人類社會觀察結果的重要形式,如中國古代的山水畫、歐洲的油畫等,成為“一種巨大的曆史符碼,承載著深不可測、難以複現的文化含義”[1]。
從記錄事物的角度來看,繪畫雖然具有自身無可比擬的獨特性,但從精確性來看,不管是描繪事物還是人物,始終與現實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差距,也正因為如此,追求記錄的準確性乃至複寫現實成為人們矢誌不渝的夢想。到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人們對此的意向顯得更為強烈。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廣為人知,人們對這幅繪畫作品最為欣賞的是兩點:一是主人公神秘的微笑;二是它以近似真人的描繪傳神地表現了那個時代女性的“現代美”,或者說以那個時代人們所能達到的最為精確的方式記錄了當時女性的一種精神狀態。不過,達·芬奇顯然沒有滿足於這一點,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他發明了已初步具有照相功能的“暗箱”,開啟了人類以技術複製現實的曆史進程。
1839年,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公布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於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人類實現了使用黑白兩色靜態原樣記錄現實的願望。1861年,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麥克斯韋改進了攝影技術,英國攝影師托馬斯·薩頓在幕布上呈現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現實中的五彩斑斕以另外一種形式展現在人們麵前。19世紀末期,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發展,人們想把基於靜態影像的照相技術發展為基於動態影像的電影技術的願望越來越強烈,法國發明家朱爾·馬雷、美國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等人分別在電影攝影機和電影放映機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預示著人類曆史上一場新的記錄革命即將發生。19世紀90年代初期,法國人奧古斯塔·盧米埃爾和他的兄弟路易斯·盧米埃爾對當時還處於試驗階段的電影技術設備做了重大改進,並試驗性地拍攝了一些紀錄短片,包括《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世界紀錄片的發展由此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