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編輯是指以敘事手法為指引,將素材加工製作成最終適合播出和觀看的成片。這項工作是體現創意性這個紀錄片本質屬性的重要方麵,對紀錄片創作者而言極具挑戰性,也極富創造性,包括編輯準備、畫麵剪輯、聲音剪輯和後期包裝四個工作流程。
一、紀錄片編輯準備
(一)審看前期素材
在拍攝和采訪階段,細心的創作者都會對素材進行瀏覽和整理。這個階段的工作完成後,準備進入剪輯工作階段時,創作者還要將所有素材審核一遍,以便對素材整體有一個全局性的把握。在審看的過程中,有三件事情很有必要去做。
1.整理場記
一般情況下,紀錄片拍攝尤其是大型紀錄片拍攝過程中,都有專門工作人員負責場記工作,主要是將每天每個地點或每個時間段拍攝或采訪的素材以主題詞的形式記錄下來,涉及場號、鏡頭、景別、拍法、內容、時碼等詳細信息。創作者在進行剪輯工作前,需要按照一定標準將素材徹底整理一遍。這裏的一定標準可以是時間,可以是地點,也可以是內容。
對於聲畫素材,如果是使用磁帶存儲的,需要將磁帶上的內容轉換成數字內容,並建立好文件夾,原因是隨著媒介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當下紀錄片業界已經很少使用線性編輯軟件,基本上全部使用非線性編輯軟件。這樣做可以為後麵進行非線性剪輯工作提供方便。對於文字素材,如果是書寫內容,需要將其轉換成文檔內容,如Word文檔等,方便後期編輯時隨時調閱。當然,很多微型紀錄片由於拍攝時間一般不長,素材一般也不多,可能在拍攝時沒有做嚴格的場記,可以在拍攝結束後按照上述要求對素材進行整理。整理素材一方麵是創作者不斷熟悉素材的過程,另一方麵也是不斷醞釀自己剪輯思路的過程,因此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