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截至2007年,認知診斷模型發展超過了60種(Fu & Li,2007)。到了2012年,認知診斷模型發展已達100多種(辛濤,樂美玲,張佳慧,2012)。這裏挑選一些在認知診斷發展史上較為重要的模型加以介紹。
一、具有認知診斷功能的IRT模型
在認知診斷發展早期,還沒有發展出真正的認知診斷模型,此時學者們嚐試用IRT模型來做認知診斷研究。
Fischer(1973)提出的線性邏輯特質模型(Linear Logistic Trait Model,LLTM),是最早用IRT模型來進行認知診斷嚐試的模型,它是在IRT的拉希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擴充、改造而成的。LLTM用認知屬性複雜度的線性組合模型來刻畫項目的難度;項目的難度取決於各認知屬性的複雜度。通過這樣的建模將認知的複雜度融入潛在特質模型中,把原來簡單的概率模型轉變成具有項目認知內容的潛在特質模型,從而實現了認知與測量的結合。但是,被試的能力還是用一個籠統的能力值來表示,沒有對被試是否掌握各認知屬性直接進行評價(塗冬波,蔡豔,戴海琦,漆書青,2008)。因此,LLTM模型不被看作真正的認知診斷模型。
此外,一些學者還用一些多維IRT模型進行認知診斷嚐試。多維IRT模型將每個維度上的能力值看作相應屬性的掌握水平。通過模型分析,可以確定被試在各個維度(屬性)上的掌握水平。在這些多維IRT模型中,有一種比較出名的模型叫多成分邏輯特質模型(Multicomponent Logistic Trait Model,MLTM)(Whitely,1980),此後又有學者(Embretson & Yang,2013)在MLTM的基礎上開發了“用於診斷的MLTM”(MLTM for diagnosis,MLTM-D)。
但也有學者(餘娜,辛濤,2009)認為,這種建立診斷模型的方法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一方麵,不同的能力維度用屬性進行概括時,屬性的定義無法深入認知過程的細節;另一方麵,模型中屬性的數量是有限的,否則會造成模型參數估計的困難。為了克服這些問題,後續發展的診斷模型多采用二分的屬性向量組表征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