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及時行樂:音樂生態綜觀解讀

大師班大師在做什麽?

字體:16+-

音樂家,登上琴椅表演體操特技;站上舞台翩然起舞;穿著“國王與我”的行頭穿梭鋼琴間;坐在樂團地板上賴著不走;躲在牆角竊竊私語,這可不是什麽音樂家同歡晚會,而是嚴肅的大師班場合。近來不少音樂家在訪台期間舉辦大師班,大師班裏,大師在做什麽?有異想也有驚喜。

馬澤爾躲在牆角 出狠招當日換“考題”

大師在哪裏?隻聞其聲不見其人,原來大師躲在定音鼓旁的牆角邊,默默盯著台上示範指揮的學生。指揮馬澤爾舉辦的大師班規模甚大,整個台北愛樂樂團讓4位年輕指揮輪流指揮,台下坐著百位觀眾,仔細一看台灣中生代指揮精英全都來了。

大師難得來一次,大家都很興奮,不過,大師出的狠招,讓年輕指揮當場傻眼,大師班開始前幾個小時,臨時改變指定曲目,沒譜的人到處借譜,就算有譜也沒時間看,到了台上隻能聽天由命,隻求拍子正確速度適宜,詮釋就免了吧!

大師班原定演出柴科夫斯基“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但是馬澤爾想得周到,認為台北愛樂樂團在他麾下已排練好這首樂曲,團員已有既定拉法,無法測驗出學生實力,因此臨時改成勃拉姆斯第2號交響曲第1樂章,因為這首樂曲難度甚高、十分考驗指揮技術,害得許多島內指揮為台上學子流冷汗,“作品有許多難處理的樂段,指揮不好樂團很容易分崩離析”。

大師班上,馬澤爾口說得多,手用得少,讓許多想要一睹其指揮風采的學生,有些失望,畢竟這是一堂課,不是一場音樂會,大師對於兩者的區別很清楚。指導過程中,馬澤爾十分注重指揮和樂團的溝通,“你的眼睛必須看著團員,有什麽要求要講出來”。指揮手勢也很重要,“指揮無論是否拿指揮棒,必須將身體伸展,讓團員借由指揮的肢體動作感受音樂的流動,而不是把兩隻手縮在一起”。指揮也得了解如何操控樂器,“我建議這幾個音符,小提琴如果改用上弓,音響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