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念一匹羞澀的狼

在天涯的雨夜淨行院

字體:16+-

那一晚他走到了天涯海角,陸地的盡頭,對於這個被中央帝國一再貶謫的臣子來說,再也沒有更遠的遠方,再也無處可遷。作為人生的一種境地,作為生命的一種絕地,他走到了盡頭。

而且是在雨夜,而且時年他已經62歲,地地道道的“蒼顏野老一病翁”。

那一夜他惶惶如喪家之犬,淒淒如漏網之魚,趁月黑風高,乘一葉扁舟,泛於天涯水上,在雨中,躲無處躲,藏無處藏。衰敗的軀體在飽經磨難之後,在顛簸之中,體嚐到山窮水盡,苟延殘喘的滋味。

是的,山窮水盡。沒到過這樣的地方,永遠難以領略什麽叫作山窮水盡,還以為是山重水複,早晚會柳暗花明呢。隻有到了這樣的地方,才會曉得什麽叫作天涯海角,世界和生命的盡頭。

但這樣的境遇眷顧了他,讓他知道了人間的一種遭際,知道人生有一種無法描述的絕境。

絕境之中才會有絕響。某種程度上,人在還有能力承受絕地之困的情況下知道什麽叫作絕境,也許是命運給予的特殊饋贈。命運讓他能夠體驗到這樣的絕境,並且賦予他寫下這絕響的機緣。

我能體驗那時他的心情,慘淡到了極致,悲涼到了極致,也達觀和了悟到了極致,明澈平靜到了極致。他放下了一切可以放下的,寫下了一切可以寫出的。

他倉皇中來到了這座小小的寺廟。“淨行院”,是意味著讓生命的行程更簡單、更幹淨的一個去處,即使更貧窮也無所愧疚。好在還有這樣一個去處,可以在風雨倉皇之中得以夜宿,可以慰藉這番心情。否則天知道會顛簸到什麽時候,天知道這麽一副衰敗的身軀和更加頹喪的心境,能否抵擋得住如此淒惶的遭遇?

但他卻沒有投水—像他的前世、前身、前輩一樣—屈原投下了,帶著去國的悲傷與被冤屈的憤怒;李白也投下了,帶著疲乏的憂鬱和酗酒的幻覺。那的確是中國曆史上最重要的時刻,最讓人敬畏也最讓人感慨的一刻。但他沒有這樣奮力一投,而是蹣跚掙紮著上了岸。你當然可以說他是怯懦,也同樣可以說他是堅韌,甚至勇敢。他選擇了生,帶著比死更艱難的超越與達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