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來,我也應是個地道的老濟南了。十一年前離開,流落到居不易的京城,幾乎患上思鄉病—我自知這不是矯情。自1980年十七歲到濟南讀大學,畢業後回故鄉工作四年,後又回濟南讀研,1991年畢業留校在師大工作,讀書七年,再加工作十四年,一共是二十一年。離開濟南時四十二歲,半生中恰有一半的時間在濟南度過。所以,說濟南是我第二故鄉,應不是虛誇之詞。
原也曾以為,自己對濟南的大街小巷早已爛熟於心,也曾與很多朋友一樣,抱怨和嘲笑濟南的種種不盡如人意,當然不是對那個樣子漸漸模糊和殘缺了的老濟南,而是對這個樣子漸漸粗陋陌生的新濟南。不是有民謠譏刺嗎,“某領導,真能幹,要把濟南建成縣……”想來這老濟南的一部分,確乎是毀在一些沒有長遠打算,也沒有文化眼光的決策者手中的。比如濟南的老火車站,原是德國人當年修膠濟鐵路時建造的,華貴又古樸,莊嚴而宏麗,是一座極典範的歐式建築。我說不清從建築學上它到底有多重要,其中的哥特式或巴洛克元素如何渾然一體,甚至也不好判斷,它究竟承載了多少近代的殖民曆史與文化記憶,但我知道,它應該作為博物館留下來,成為老濟南的一部分。可就在20世紀90年代初,它卻生生被搗毀拆除了。
不知那些人是如何下得去手的。那麽美的一個尤物,偌大的一件珍寶,你理解為強盜的遺落也罷—連日本侵略者也沒有破壞它一絲一毫,就這樣被現代的愚氓給搗毀了。從此濟南的一個象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沒半點文化含量的,粗鄙而醜陋的新站。如今,這啟用不過二十幾年的新站,早已顯得老舊蠢笨,讓人不待見。
也罷,過於尖刻地看待這變化也不對,畢竟她已由一個傳統的城,變成了一個規製宏大的現代都會。站在千佛山上看濟南,已遠不是當年那個小巧玲瓏的城市,而是一座一望無邊的大城。當年李賀所說的“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實在說,已看不到山和水,所見都是高樓大廈,鋼鐵的景觀。這也是另一種人間奇跡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