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說,美是人的主體力量的感性顯現,所有人類的創造物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從這個意義上,“狗性”並非與人性是對立的。非但不是對立的,而且某種意義上狗性就是人性的折射,是人的某種“本質力量”的對象化。非但狗性,連豬性、猴性、牛馬之性也同樣如此。很明顯,這些本來的野生動物,是經過人類的長期馴化,經過人類某種形式的“虐待”,按照人類的需要和意誌予以改造,使之產生習慣,並且隨後發生了“基因突變”的。
因為這樣的邏輯,“狼”終於在某一天變成了“狗”。
這絕對不是玩笑,從狼到狗,在生物學的意義上一定是發生了基因變化,雖然外形仍然相似,但卻已然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動物。
我總是驚奇不已,每當想到狼這種桀驁不訓充滿野性的凶蠻之物,這種曾攻擊人,並且在童話和藝術中成為危險化身的動物,變成了唯唯諾諾、搖尾乞憐、對主人百依百順的狗,真是令人不可理喻。難道這不說明問題嗎—世間萬物都有潛在的軟弱的可改造性,有無法避除的作為潛意識的奴性,就像人從原始的自由人變成了曾經的奴隸一樣。
對比研究一下一個奴隸和一個自由人之間的基因,是否會有差異?如果沒有差異,那麽動物為什麽會被馴化?人身上的“奴性”又應該如何解釋?
一旦追問就會很有意思。
當中國人在文化的意義上說到狗的時候,潛意識裏永遠充滿了憎恨,充滿了複雜的感情。這是頗為奇怪和有深意的,這說明,中國人一定有與狗的某種“過節”。我們會以指認某人為狗、指認某人身上有狗的屬性等方式,來達到汙辱這個人的目的。西方人當然也會用狗來罵人—比如魯迅就曾在一篇談及“國罵”的文章中說到,德國人因為無法把中國人掛在嘴上的“國罵”之深意翻譯成德文,隻好繞了個圈子,用了一個比喻,“你的媽是我的母狗……”之類,但他們想必不會在潛意識裏藏下像我們中國人這樣惡狠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