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現代詩人金素月讀記
讀到這首《無題》,心中不免一震,仿佛是杜甫《春望》的翻版,或是李後主《虞美人》的改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它們的意境與情結是如此相似,不過,讀之仍給人以觸動,一個苦難中抒情詩人的形象也油然而生、躍然紙上。
國家已經滅亡
山川依然那麽青蒼
一年一度的春天又來了
隻有草木又披上綠裝
啊!無限憂傷
難道這就是春光?!
這是韓國現代詩歌的奠基者之一,被譽為“民眾詩人”的金素月的名作。生於憂患之中對一個人來說是不幸的,但對於一個詩人來說又是天地與命運的成就。用眼淚、用苦難、用國破家亡和山河破碎來成就一個詩人的美名,固然殘酷了點,但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又實在是太多了。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時窮節乃現”,文學與曆史就是這樣奇怪和奇妙地糾結著,互相悖謬地纏繞著。
金素月(1902—1934)的原名叫金廷湜,生於朝鮮平安北道的一個農家。他的一生讓人想起中國的浪漫詩人朱湘。他生於1902年,於1934年32歲時,在國仇家恨和艱難困境中服毒自盡;而朱湘是生於1904年,在1933年於憂鬱困頓中自沉揚子江。他的一生比金素月還短,隻度過了短短29歲的青春。這兩個人的詩歌中都有純情和憂鬱的情愫,雖然風格不盡一致,但其所經曆的年輕的愁苦和艱難的時世,卻讓人感到似曾相識。如同一對異國的同胞,一雙難兄難弟。
金素月曾是一位少年天才。作為宗族長孫,又兼生性聰慧,所以從小備受家人疼愛。但他生性敏感憂鬱,更兼逐漸認識到自己國家和家庭的窮困與不幸,均是源於日本侵略者的掠奪與壓迫,便激起了他心中無限的悲傷和憤懣的情緒,開始用詩筆來抒寫民族的悲苦和鄉土之趣,使之逐漸成為朝鮮早期新詩人的一個代表。他15歲考入五山中學,在校時期即參加了“3·1”人民起義。之後,他東渡日本入東京商大學校工讀,關東大地震時不得不輟學回國。歸國後,他先後當過小學教員,也曾在《東亞日報》支局謀職,但不久就在困境中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