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念一匹羞澀的狼

一輯

字體:16+-

文學的故鄉

倬彼沃野,百穀盈盈,瞻爾庭兮,嘉木葳蕤。

作為故齊之地,我的故鄉自古即農商皆盛、耕讀並重之鄉,堪稱民風開化,文化昌興,自然也與文學有不解之緣。自讀書起,每當讀到《詩經·齊風》中的詩句,我腦子裏總會不由自主地映現出這裏的風土與人物。

這當然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幻覺”,但想來我這故鄉博興去齊都臨淄是如此切近,那驛道田畝,本就連成一片,焉知十一首《齊風》中就沒有與我們“沾邊”的?《甫田》中的句子說,“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這寂靜無邊的田野肥沃而又荒蕪,征人遠徙,農事弛廢,心也早被不歸的征人帶走了,於是終日在田間憂傷歎息。多麽文學性的表達,一位田野上枯坐歎息的農婦,心境也如此曲意深遠,情感豐富—這當然是采詩官的口吻和猜想了。但捕風捉影也總要有些由頭才是,多像是一幕無邊的春秋大戲的開場。還有《敝笱》:“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雲……”後人指此為譏刺魯桓公的懦弱,以及齊公主文薑與其兄襄公的不倫之愛的詩句,謂之破網高掛,魚兒嬉水,文薑歸家,與兄行樂,其作高調,其行張狂。但我總覺得,道學家們的闡釋是不是離文學遠了那麽一點點,難道詩中就沒有惻隱之心,沒有一點同情之意嗎?

這自然不是學術的研習,而是純屬文學的臆測了。我的意思是說,在我們古老的文學敘事中,確乎有特別“文學”的東西,齊國的國事與運勢,可謂一部充滿悲歡離合、恩怨情仇的多幕戲,其中必定有些場次或者片段,是與我們這塊土地有些瓜葛的,那些詩句中的情境和故事,意緒和情愫,必定和這塊土地上的先人心有靈犀,息息相通。

筆者的故地,是在博興西南一隅的馬踏湖濱。相傳這裏是因為齊桓公築台點兵而馬踏成湖。此固然是神話傳說的敘事,馬踏湖,照現今的說法,在地理學上應叫作“濕地”。雖名為湖,但水麵並不連貫廣大,而以溝汊為主,輔以沼澤草地,水量的季節性十分明顯,是小清河水係和另一條源自博山的孝婦河水係的流量調節器。但傳說大致也說得過去—既是“千乘”之地,必是屯兵用武之處,兵來將往,築台取土亦是常事。雄兵十萬,每人一抔黃土也能築土為丘或挖地為壑;另外,既是用兵處,必然多備車馬糧草,故水源和草料是不能少的,湖濱一帶與桓台相接,水澤數十裏,自是養馬屯兵的好去處。當然,古代的自然環境尚未有根本毀壞,或許這裏本就是典型的湖泊地貌,也未可知。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