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湖南地理

第四節 自然地理區劃

字體:16+-

湖南大部分在北緯30°以南,屬於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景觀地帶,植被由常綠青岡、栲、古櫟和茶科、樟科、木蘭科、金縷梅科等組成,針葉樹有馬尾鬆、杉樹、柏樹等,毛竹林分布也很廣。黃壤主要分布在海拔較高、多雲霧的山地地區。湖南還是一個多丘陵、多山地的內陸省份,東南距海約400km。湖南山地自然景觀類型多樣,省內中山地區自下而上可大致分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壤帶,山地暖溫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黃壤帶,山地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灌叢黃棕壤帶。

湖南雖然是一個以亞熱帶季風濕潤低山丘陵為主的省份,但由於地形、岩性、水係、人類活動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地理景觀類型複雜多樣。既有常綠闊葉林的紅壤丘陵,也有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的黃壤山地;既有山頂草坡,又有河汊湖泊;既有水土流失嚴重的紅土劣地,也有以溶蝕為主的石灰岩丘陵;既有深陷曲流與嶂穀,也有地上河湖;既有自然形成的丹霞丘陵,也有人工修築的堤垸。複雜的自然環境,為土地利用和農業發展提供了多樣化的有利條件。

結合湖南省情實際,可將全省劃分為四大綜合自然地理區。

洞庭湖區位於湖南北部,由洞庭湖湖泊河汊、河湖衝積平原及環湖低丘崗地所組成,涉及常德、益陽、嶽陽、長沙等地,土地麵積2.51×104km2。區內自然條件優越,農業開發曆史較早,素以“魚米之鄉”著稱,主產水稻、棉、油、麻、蠶繭、湘蓮和水產,是湖南主要的糧、棉、魚產地,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和淡水養殖基地。其自然特征可概括為:地勢低平,水域廣闊;湖泊萎縮,洪澇災害嚴重;以水稻土、紅壤為主,土壤肥力較高;光熱充足,大風寒潮頻繁,降水偏少。

湘東湘中丘陵區位於湖南東中部,涉及長沙、湘潭、株洲、婁底、邵陽等地,土地麵積7.28×104km2。地貌類型以丘陵為主,間有海拔較高的山地。大部分屬湘江流域,多為紅壤丘陵,是我國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典型地域。本區光照充裕,熱量豐富,降水較多,是一個光、熱、水充足的地區,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越條件。本區是湖南重要的水稻、茶葉、柑橘產區,其自然特征可概括為:我國中亞熱帶的典型地段;夏秋幹燥酷熱;多紅岩盆地與灰岩丘陵,紅土劣地比重大;經濟開發強度大,工業“三廢”汙染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