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湖南地理

第三節 生態環境特征

字體:16+-

一、生態環境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南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麵做了大量工作,如修築梯田、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建立自然保護區、興修水利、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等,取得了顯著成效。一部分地區實行封山育林和退耕還林,近些年來生態狀況明顯好轉。

湖南自然環境複雜,山地丘陵所占比重較大,加之人為原因,如重工程措施輕生物措施,重眼前利益輕長遠發展,迄今湖南生態環境仍很脆弱,主要不足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第一,全省現有水土流失麵積4.7×104km2,土壤侵蝕嚴重,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第二,森林生態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湖南闊葉林少,針葉林多;防護林少,用材林多;成熟林少,中幼林多;混交林少,純林多,森林生態功能退化。第三,土壤汙染嚴重,土地質量下降。全省近1/3的耕地土壤有機質下降,因盲目使用農藥和化肥,加之工業“三廢”排放,已汙染土地超過500×104hm2。第四,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洞庭湖每年泥沙淤積超過1×108t,濕地生態遭到嚴重破壞。湖南水災旱災頻繁,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時有發生。

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結合湖南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特點,將全省按水係劃分成五大地域,即湘江流域、資水流域、沅水流域、澧水流域和洞庭湖區,結合實際對其進行綜合整治。

湘江流域涵蓋長沙、株洲、湘潭、衡陽、郴州、永州的大部分以及邵東、漣源、雙峰等地,土地麵積8.5×104km2。湘江流域多丘陵低山,人口稠密,墾殖指數高,農業經濟較為發達。但該流域岩性疏鬆,風化層厚,加之人類活動強度大,植被破壞相當嚴重。衡邵盆地紫色頁岩區域植被稀疏,荒山禿嶺麵積較大,生態環境明顯惡化。該流域生態環境建設的主攻方向是:切實保護好森林植被,加大封山育林和退耕還林力度,提高森林覆蓋率;調整林種、樹種結構,增加混交林和防護林的比重,提高森林防護效能;大力營造水源涵養林、薪炭林,改造丘陵紅壤、紫色土和花崗岩侵蝕地等。